[实用新型]播种机及其型孔式排种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29071.6 | 申请日: | 2011-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53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宋建农;张军奎;王冲;王继承;李永磊;徐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7/20 | 分类号: | A01C7/20;A01C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播种机 及其 型孔式排种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播种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播种机及其型孔式排种轮。
背景技术
随着农业机械现代化的发展,精密播种的概念已形成国际共识,并且,国际标准ISO7256/1-84对精密播种机进行了严格的定义和规范。精密播种机是指,可以将单粒粮种等距的播种到土壤中预定深度的器具。精密播种机广泛地用来点播玉米、大豆、棉花、高粱、甜菜等中耕作物。精密播种具有节省粮种、不用间苗;精播田间植株分布均匀,达到合理密植,利于苗期生产的优点。
对于精密播种机来说,排种轮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了精密播种机的作业质量及效率。目前的排种轮是在其外周面上均匀设置型孔,型孔为圆孔,且型孔的轴线通过并垂直于排种轮的轴线。采用上述结构排种轮的精密播种机在播种时,由于型孔为圆孔,若粮种尺寸较小时,一个型孔内可能进入两颗或更多颗粮种;而粮种尺寸较大时,即粮种的最宽处大于圆孔的直径时,粮种就会卡在型孔口处,随着排种轮的转动,粮种露在型孔外的部分会被碰碎。由此可见,现有采用上述结构排种轮的精密播种机存在对粮种尺寸要求严格,粮种破损率高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播种机,同时还提供一种播种机型孔式排种轮,用以降低精密播种机对粮种尺寸的要求及粮种破损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播种机型孔式排种轮,包括轮本体,所述轮本体的外周面上均匀布设有多个型孔,所述型孔为横截面呈椭圆的等截面直孔。
如上所述的播种机型孔式排种轮,其中,所述型孔的轴线与该型孔所在位置处轮本体外周面的切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如上所述的播种机型孔式排种轮,其中,所述锐角的度数范围是[45,90)。
如上所述的播种机型孔式排种轮,其中,所述型孔横截面的长轴与轮本体的轴线垂直。
如上所述的播种机型孔式排种轮,其中,所述型孔沿平行于所述轮本体轴线的直线设置或沿绕于所述轮本体外周面的螺旋线设置。
如上所述的播种机型孔式排种轮,其中,所述轮本体为环形ABS轮本体。
如上所述的播种机型孔式排种轮,其中,所述轮本体的端面上,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固定安装孔,所述固定安装孔的轴线与所述轮本体的轴线平行。
如上所述的播种机型孔式排种轮,其中,所述轮本体的外周面上至少并排设置有两圈所述型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播种机,该播种机包括上述任一播种机型孔式排种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播种机型孔式排种轮,应用于精密播种机上后,降低了精密播种机对粮种尺寸的要求,即使粮种大小尺寸不均也可保证播种的精密性。另外,随着对粮种尺寸要求的降低,较大尺寸的粮种也可以顺利进入到型孔内,而不会卡在型孔口处并随排种轮的转动而碰碎,因而降低了粮种破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播种机型孔式排种轮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播种机型孔式排种轮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播种机型孔式排种轮实施例2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播种机型孔式排种轮实施例2的立体图;
图5为型孔轴线与轮本体切线的几何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
1、5-轮本体; 2、3-型孔; 4-固定安装孔;
α-锐角; a-切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播种机型孔式排种轮的实施例1,包括一个环形的轮本体1,在轮本体1的外周面上均匀的布设了多个型孔2。
其中,轮本体1由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材料加工而成,采用ABS制作的轮本体1,其表面比较光滑,粮种在其表面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可防止因粮种不能很好的流动,而导致型孔2内无法充种的问题发生,提高了充种率,避免出现漏播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907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