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细菌培养瓶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29136.7 | 申请日: | 2011-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30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王绪敏;冯杰;邵长君;任鲁风;李欣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M1/24 | 分类号: | C12M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郭迎侠 |
地址: | 101318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细菌 培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细菌培养瓶。
背景技术
在实验室中,一般是将细菌接至三角瓶中置于摇床上进行培养,而常规的三角瓶是平底的。如果想人为增加培养细菌的密度或加快细菌繁殖速度,单纯依靠现有的培养瓶并不能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促进细菌生长,增加培养细菌的密度、加快细菌繁殖速度的细菌培养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细菌培养瓶,包括瓶体和瓶底,所述瓶底具有一处或者多处向瓶体内部突出形成的凸起。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细菌培养瓶是三角瓶。
优选地,所述凸起的高度为装入所述瓶体体积的1/5至1/10体积的液体液面高度。
优选地,所述瓶底是圆形的,所述凸起在垂直所述瓶底的半径方向的截面是三角形或者方形。
优选地,所述凸起从所述瓶底延伸至所述瓶体边缘。
优选地,所述凸起是从所述瓶底中间部分突出形成的。
优选地,所述凸起为多个,多个凸起之间的间距是等距离的。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细菌培养瓶是玻璃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细菌培养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细菌培养瓶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和图2所示的图1的侧视图可知,本实用新型细菌培养瓶包括瓶体1和瓶底2,细菌培养瓶的瓶底2具有一处或者多处向所述瓶体1内部突出形成的凸起3。在本实施例中细菌培养瓶是三角瓶,当然本实用新型中的细菌培养瓶也可以是其他形状。
凸起3的设置可以在瓶体高速震荡时起到搅拌器的作用,因此其个数并没有严格限制,但至少需设置一个,优选设置多个,而且多个凸起之间的间距等距离设置也有助于提高搅拌效果。如图1所示,凸起3在本实施例中为两个。
凸起3的高度优选为装入所述瓶体体积的1/5至1/10体积的液体液面高度,但不限于此高度。
另外,当瓶体1在震荡时,凸起3设计为顶部尖锐的楔形形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搅拌效果,具体来说,瓶底2是圆形的,凸起3在垂直瓶底2的半径方向的截面是三角形的。当然,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凸起的形状也可以是方形或者梯形等其他合适的形状,只要能够起到搅拌的作用,提高细菌培养速度即可。
图1和图2中示出的凸起3在瓶底2上的位置是从瓶底2延伸至瓶体1的边缘。当然,本实用新型中的凸起3也可以是形成在瓶底2的中间部分,或者其他的适当位置。
由于凸起3起到了搅拌器的功能,增加了培养基溶氧量从而促进细菌生长,因而显著增加了培养细菌的密度、促进了细菌繁殖的速度。在高速震荡时(300r/min)能够降低泡沫的形成,减少蛋白变性。
本实用新型的细菌培养瓶可用于玻璃三角瓶,但也可以是其他材质的三角瓶或者其他形状的瓶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2913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