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能调整压力差的空气压力控制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30314.8 | 申请日: | 2011-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61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孙杨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杨杰 |
主分类号: | H01H35/24 | 分类号: | H01H35/24;H01H35/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龚燮英 |
地址: | 3153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调整 压力 空气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压力控制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能调整压力差的空气压力控制器。
背景技术
空气压力控制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气压传递对主弹簧压缩位移,引起内杠杆相应的位移,从而带动内杠杆和外杠杆之间扭簧的扭转,在位移到达一定量时,扭簧跳转,外杠杆产生位移,从而带动触点组断开或闭合,控制泄压阀开启或关闭。现有的空气压力控制器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只能在设定好的压力二点工作,无法调整二点之间的压力差值。
2、没有压力值指示,无法获知工作状态。
3、拉拨式手控开关易损坏。
4、不透明的外壳,无法看到电源线是否松动或脱落,造成无法及时检修。
5、电源线易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调整压力差的空气压力控制器,它能够调整二点之间的压力差值并显示压力差值及压力值,并具有透明上壳体方便及时检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能调整压力差的空气压力控制器,包括上壳体、底板及由气压压缩的主弹簧,主弹簧的下部固定在螺杆上,螺杆螺接在气压活塞上,螺杆上部成型有卡口,卡口卡制在内杠杆上,扭簧一端作用力于内杠杆,另一端作用力于外杠杆上;内杠杆和外杠杆同一个铰接轴铰接在支架上;触点杆连接在外杠杆上,触点杆带动触点组断开或闭合,同时连带控制泄压阀开启或关闭,压力差指示装置由压差调节板、螺钉、拉簧、压力差指针、压力差刻度组成,压差调节板为尾部有翅起的板,压差调节板插套在螺杆上,置于卡口和支撑板之间,螺钉螺接在压力差指针上,拉簧一端作用力于压力差指针,另一端作用力于底板上,支架上成型有压力差指针孔,压力差指针从压力差指针孔处伸出,压力差指针孔处标识有压力差刻度。
所述主弹簧的下部固定在弹簧座上,弹簧座固定在螺杆上,压力指针为弹性片,弹簧座的一边压在压力指针上,压力指针从压力指针孔处伸出,压力指针孔成型在支架上,压力指针孔处标识有压力刻度。
所述外杠杆的手控开关安装在上壳体上,手控开关为旋扭式开关,手控开关具有斜面。
所述底板上固定有线卡组件,电源线从线卡组件中穿过且卡制在线卡组件上。
所述上壳体为透明材料制做的上壳体。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
1、通过调节螺杆,可以改变内杠杆的位移,实现调整二点之间的压力差值,压力差值可以通过压力差指针显示。
2、通过压力指针可以显示压力值。
3、旋扭式手控开关使用方便,且不易损坏。
4、上壳体为透明材料制做,上壳体内的电源线是否松动或脱落可以清楚的看到,方便及时检修。
5、线卡组件对电源线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有效防止电源线松脱。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内杠杆、扭簧和外杠杆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拆掉上壳体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螺杆、内杠杆、外杠杆及压力差指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手控开关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见图1至图6所示:能调整压力差的空气压力控制器,包括上壳体18、底板17及由气压压缩的主弹簧1,主弹簧1的下部固定在螺杆2上,螺杆2螺接在气压活塞19上,螺杆2上部成型有卡口25,卡口25卡制在内杠杆3上,扭簧4一端作用力于内杠杆3,另一端作用力于外杠杆5上;内杠杆3和外杠杆5同一个铰接轴6铰接在支架7上;触点杆8连接在外杠杆5上,触点杆8带动触点组9断开或闭合,同时连带控制泄压阀10开启或关闭。空气压力控制器还具有压力差指示装置,压力差指示装置由压差调节板11、螺钉12、拉簧13、压力差指针14、压力差刻度15组成,压差调节板11为尾部有翅起111的板,压差调节板11插套在螺杆2上,置于卡口25和支撑板16之间,螺钉12螺接在压力差指针14上,拉簧13一端作用力于压力差指针14,另一端作用力于底板17上,支架7上成型有压力差指针孔71,压力差指针14从压力差指针孔71处伸出,压力差指针孔71处标识有压力差刻度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杨杰,未经孙杨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303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