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盛器式扬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30988.8 | 申请日: | 2011-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236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宣伯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宣伯民 |
主分类号: | F03B9/00 | 分类号: | F03B9/00;F03B1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9 浙江省杭州市上***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盛器 扬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扬水设备的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盛器式扬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们的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及各种生活设施的许多方面,常常会有把水大流量地输送到某一高位的需要。例如:农业中从低位河流湖泊取水输送至高位的土地进行排涝、灌溉;城市供水系统中向水塔、高位水箱、高位贮水池输水;蓄能电站的从低位水库向高位水库输水;国家宏观水源调配中的各类扬水点等等。在这些输水场合,目前所配备使用的输水设备为水泵,其性能特点为扬程高,流量大,能耗高。根据分析,上述的一些输水需要中,除了水的位能提高所消耗的相应能量以及在输水过程中的机械损失所消耗的能量外,还的一部分能耗是因为水泵的特有性能所引起的。主要有:叶轮传动轴和泵壳轴承之间因密封的需要采用轴封,因而产生很大摩擦损失;由于泵运行时在泵的叶轮进口处的密封环两侧存在压强差,始终有一部分水流通过密封环间隙回流产生能量损失;在泵的吸入室、叶轮流道、导叶和壳体中由于流道断面变化、转弯等会使水流的边界层分离、产生旋涡和二次流而引起的能量损失等。同时,在上述的一些输水需要中,都有场地开阔,空间宽余,只要把水提至某一高度,无需配置管网设施,不必对出水水流保持较高压力等优势,这就为我们对输水设备采用新的技术方案提供了可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盛器式扬水装置,克服在一些输水需要中因使用水泵进行扬水而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能耗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设有由低处至高处平行的二条巡回传动输送圈,在每条巡回传动输送圈的高处和低处分别至少装有二个传动轮,且至少有一个传动轮通过变速箱和原动机连接,低处所述巡回传动输送圈与所述传动轮浸没于水中,所述巡回传动输送圈之间装有至少一支横杆,在所述横杆上通过挂杆活络地挂有水桶,在高处,于水桶平移通道上及下方分别设有斜坡道及接水盆,所述接水盆上连接有排水道;设有支架,所述传动轮、斜坡道、接水盆均装于所述支架上。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为利用所述巡回传动输送圈带动所述水桶从低处提水至高处把水倒向所述接水盆再通过所述排水道让水流入需水点,只要改变水桶的容积或调整所述巡回传动输送圈的传动速度,都能恰到好处地满足一些场合对大流量高位差输水的要求。很明显,所述的二条巡回传动输送圈的传动速度必须一致。
本实用新型所述巡回传动输送圈和传动轮为链条圈和链轮,或者所述巡回传动输送圈和传动轮为皮带圈和皮带轮。本实用新型所述原动机为电动机,或者所述原动机为内燃机。本实用新型中所设的所述斜坡道的作用是让所述水桶倾斜,把所盛的水倒向所述接水盆,由于所述水桶是边平移边倾斜的,它和所述斜坡道的接触面之间有相对滑动,为了减少滑动摩擦阻力,所述斜坡道的上表面装有滑轮。
对照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能提高能效,尤其对一些水库扬水工程,低水高调工程等流量大、扬程高、日夜不间断工作的场合,可获得特别显著的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向视图。图中:1、巡回传动输送圈,2、传动轮,3、原动机,4、变速箱,5、横杆,6、挂杆,7、水桶,8、斜坡道,9、接水盆,10、排水道,11、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见图示,本实施例为每一条巡回传动输送圈1高处和低处共装有四个传动轮2,其中高处一个传动轮与变速箱4的输出轴等速传动连接,变速箱4的输入轴和原动机3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在二条巡回传动输送圈1之间装有多支横杆5,横杆5上经挂杆6挂有水桶7。安装完毕开动原动机3后,二条巡回传动输送圈2即开始以相同的传动速度传动,带着装满水的水桶7上升,水桶7移动至设于高处的斜坡道8处,被渐渐倾斜,把水倒出泻于接水盆9内,水流通过排水道10排出。被倒干水的的水桶7移出斜坡道8,又被巡回传动输送圈2带动进行又一次的提水历程,本实用新型整个系统在上述重复循环过程的进行中完成扬水任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宣伯民,未经宣伯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309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动能转换超音速风力发电的装置
- 下一篇:汽车发动机进气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