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船用氨水吸收制冷机用气液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31172.7 | 申请日: | 2011-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24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曹西森;王光喜;王玉涛;季凤涛;杨云峰;李刚;张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3/00 | 分类号: | F25B43/00;F25B15/04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曲志波 |
地址: | 2710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氨水 吸收 制冷机 用气液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冷机,尤其涉及一种船舶发动机排气余热驱动的船用氨水吸收制冷机用气液分离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氨水吸收制冷机组用的气液分离装置,气液分离罐上部设有气液分离孔板、丝网填料和由冷氨水浓溶液冷却的分凝器,下部为氨水溶液膨胀容器,用来接纳制冷机工作时因产生的氨气泡需要占据满液发生器和满液鼓泡吸收器部分容积所排挤出的氨水溶液,来自满液发生器的气液混合物在气液分离罐内被分离成含水氨气和稀氨水溶液,含水氨气流经气液分离孔板、丝网填料和分凝器后从气液分离罐顶部流出,稀氨水溶液从气液分离罐下部流出。但是在能够很好的解决抗颠簸、倾斜、摇摆的气液分离器还处于研究阶段,尤其是用于一种船舶发动机排气余热驱动的船用氨水吸收制冷机用气液分离器,能够解决倾斜、颠簸、摇摆的问题,暂无厂家生产销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船舶发动机排气余热驱动的船用氨水吸收制冷机用的气液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船舶发动机排气余热驱动的船用氨水吸收制冷机用气液分离器,它包括筒体和设置于筒体顶部的分凝器,其特征是设置防晃挡板在筒体中下部,所述分凝器为分凝盘管,设置高密度的不锈钢丝网在分凝盘管下面,设置氨气液进口在分离器中部,设置氨气出口在分离器的顶端,设置稀溶液出口在分离器的底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分凝盘管在分离器顶部,使发生出的气液混合物在经过分凝盘管时形成设计所需的回流,从而保证了出分离器的氨气的高浓度和流量。用从浓溶液罐来的浓溶液作为分凝盘管内的冷却介质,浓溶液与上升的气液混合物进行热交换从而提高了浓溶液的温度,这种措施提高了热量的回收,提高了制冷效率。所述分凝器为分凝盘管,从而变相增大了分凝盘管与气液混合物的接触面积,使氨气中的水分更好的分离出来,提高了上升氨气的浓度。设置气液混合物的进口管在分离器中部,从而保证了被带出的溶液落到分离器底部形成稀溶液,高浓度的气液混合物有一定的空间上升至分凝盘管。设置氨气出口管在分离器的顶部,这样为氨气的上升提纯过程提供了有力的空间和时间条件。设置稀溶液管在分离器的最底部,从而保证了机组在摇摆颠簸的环境下稀溶液的正常流出。从发生器发生出的氨气液混合物通过设在分离器中部的气液混合物进口管进入分离器,稀溶液落入分离器底部并通过稀溶液出口管流出,氨气混合物上升至分离器上部的分凝器,其中的水分被流通分凝器盘管的浓溶液冷却分离回流至分离器底部,分离出的高浓度氨气从分离器顶部流出,分凝器盘管内的浓溶液与分离器内的气液混合物换热后温度提高进入换热器,这样提高了热量的回收,提高了制冷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很明显保证了余热制冷机在频繁倾斜、摇摆、颠簸条件下的工作;具有节能、环保、运行费用低、免维修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各类船舶的制冷、制冰及空调的在一种船舶发动机排气余热驱动的船用氨水吸收制冷机用气液分离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中:1-氨气出口;2-分凝盘管;3-不锈钢丝网;4-氨气液进口;5-防晃挡板;6-稀溶液出口;7-筒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船舶发动机排气余热驱动的船用氨水吸收制冷机用气液分离器,它包括筒体7和设置于筒体7顶部的分凝器,设置防晃挡板5在筒体7中下部,所述分凝器为分凝盘管2,设置高密度的不锈钢丝网3在分凝盘管2下面,设置氨气液进口4在分离器中部,设置氨气出口1在分离器的顶端,设置稀溶液出口6在分离器的底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泰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311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