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接还原铁回转窑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31283.8 | 申请日: | 201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27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陶立群;张俊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博联特熔融还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13/08 | 分类号: | C21B13/08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李在川 |
地址: | 110006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接 还原 回转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接还原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直接还原铁回转窑。
背景技术
钢铁工业为了摆脱焦煤资源短缺对发展的羁绊,适应日益提高的环境保护要求,降低钢铁生产能耗,改善钢铁产品结构,提高质量和品质,寻求解决废钢短缺的途径,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使得非高炉炼铁工艺越来越得到重视。作为传统工艺的有益补充,直接还原铁工艺占据了一席之地。
传统的直接还原铁回转窑的窑衬为直筒结构,物料在回转窑中停留,还原时间不够长,并且还原料在回转窑中是均匀分布的,这不能满足直接还原铁工艺各段对热量的不同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设计一种直接还原铁回转窑,延长还原料在回转窑中的还原时间,并且根据各段对热量需求的不同,对料层进行调整,同时提高还原料扬起高度,提高还原料与热风的热交换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是:
一种直接还原铁回转窑,包括进料口,出料口,窑衬,在窑衬上端设置挡料圈,在窑衬上交差砌筑耐火砖与浇注料,形成在窑衬上均匀分布的沟槽;
所述的进料口为锥形圆台;
所述的出料口为锥形圆台;
所述的挡料圈设置在窑衬上距进料口10~30米处,挡料圈高度为400~1500mm。
与现用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及其有益效果是:
1圆台型进料口保证物料顺利进入回转窑,减少漏料;
2由于出料口段需求热量少,将出料口设计成圆台型,提高了出料口端的料层厚度,降低了热气与物料的热交换率;
3物料的还原发生在回转窑的中下部,设计在回转窑上端的挡料圈使挡料圈前的物料层厚度增大,挡料圈后的物料层厚度变小,加大了挡料圈后物料的表面积,提高了热气与回转窑中下部物料的热交换率;
4在回转窑窑衬上交差砌筑耐火砖和浇注料,形成的均匀分布的沟槽,使物料在回转窑旋转时被扬起,提高了热气与物料的热交换率。
附图说明
图1 直接还原铁回转窑示意图,其中1进料口,2出料口,3窑衬,4挡料圈,5耐火砖,6浇注料,7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仅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本实施例设计的Φ4.8x38米回转窑要求物料在回转窑中的还原时间不低于4小时,进料口(1)与出料口(2)设计成圆台结构,在离进料口(1)端11米位置设置一个高度为700mm的挡料圈(4),使挡料圈(4)前料层最大厚度达到1.5米,挡料圈(4)后最薄物料厚度为350mm,加大了还原料的表面积,提高了热气体与物料的传热效率,将耐火砖(5)和浇注料(6)交差砌筑在窑衬(3)上,形成了在窑衬(3)上均匀分布的宽200mm深150mm的沟槽(7), 使物料在回转窑旋转时被扬起,提高了热气与物料的热交换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博联特熔融还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沈阳博联特熔融还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312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甲基氯硅烷浓酸水解连续生产水解物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水稻专用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