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侧向导接的电源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32073.0 | 申请日: | 2011-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45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赖琦郎;陈彦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14 | 分类号: | H01R13/514;H01R27/00;H01R3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张燕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侧向 电源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侧向导接的电源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一般用于电源插头等连接器,通常分为有固定插头式、以及可变换插头式等二种,由于可变换插头的连接器可以根据各国标准的不同而更换插头,因此可变换插头的电源连接器有着更广泛的应用。
而以往可变换插头的连接器主要包括本体与插头两部分,插头可插入本体或从本体上分离。然而,这些连接器虽可变换插头,但主要都是让插头的接脚以正向弹性触接的方式,而与本体上的正、负导电极相接触,因此在组装上容易因公差的因素而具有较大的干涉与弹性疲乏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侧向导接的电源连接器,其主要是以直线滑槽定位及侧向导接的结构设计,使得插头在更换上更具容易性并减少弹性疲乏等问题,以增加产生的耐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侧向导接的电源连接器,其是可供插头在转换90度或一特定角度后,使插头能改变接脚的排列,进而使电源连接器能适应不同的状况来插设。
为了达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系提供一种侧向导接的电源连接器,包括:
一壳体,其上设有一插头座,该插头座内具有一插设空间,所述插设空间内设有二滑轨,该二滑轨分别供正、负导电端设置其内,且该正、负导电端均具有分别突出于该二滑轨侧壁上的弹性接触部;以及
一插头,其一侧突设有正、负接脚,另一侧对应该二滑轨而设有至少一组滑槽,且所述正、负接脚具有突出于该组滑槽侧壁上的导接部;
其中,该插头通过所述滑槽滑入该壳体的二滑轨位置上,所述弹性接触部与所述导接部为电性导接。
上述的侧向导接的电源连接器,其中,该壳体于该插头座内设有一弹性卡榫,而该插头则对应该卡榫于相对处上设有一卡槽。
上述的侧向导接的电源连接器,其中,该插头的滑槽包含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与第一滑槽相隔一角度,且所述导接部也包含突出于该第一滑槽侧壁上的第一导接部、以及由该第一导接部延伸出的第二导接部,而该第二导接部则突出于该第二滑槽侧壁上。
上述的侧向导接的电源连接器,其中,所述角度为90度。
上述的侧向导接的电源连接器,其中,该二弹性接触部分别位于该二滑轨侧壁彼此相对的内侧处。
上述的侧向导接的电源连接器,其中,该二弹性接触部末端一侧上突设有一突缘,所述突缘为埋置于所对应的滑轨内。
上述的侧向导接的电源连接器,其中,该壳体内具有一电路板,所述正、负导电端以垂直方向插设并连接于该电路板上。
上述的侧向导接的电源连接器,其中,该壳体内具有一电路板,所述正、负导电端通过电线连接至该电路板上。
上述的侧向导接的电源连接器,其中,所述正、负导电端与该电路板呈横向配置。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直线滑槽定位及侧向导接的结构设计,使得插头在更换上更具容易性并减少弹性疲乏等问题,以增加产生的耐用性。此外,本实用新型在转换90度或一特定角度后,使插头能改变接脚的排列,进而使电源连接器能适应不同的状况来插设。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图3本实用新型插头的平面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插头座的平面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插头安装于插头座上的剖视图;
图6根据图5的6-6断面剖视图;
图7本实用新型插头转换安装方向的剖视图;
图8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其中,附图标记
壳体 1
插头座 10 插设空间 100
滑轨 11 正、负导电端 12
弹性接触部 120 突缘 121
弹性卡榫 13
插头 2
第一滑槽 20 第二滑槽 21
正、负接脚 22 第一导接部 220
第二导接部 221 卡槽 23
电路板 3
电线 30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320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