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键盘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32213.4 | 申请日: | 2011-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38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曾焕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文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83 | 分类号: | H01H13/83;H01H13/702;H01H13/7065;H01H1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程殿军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键盘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键盘,尤指一种具有背光源的键盘结构。
背景技术
键盘已成为操作电子装置上不可或缺的一项人机介面技术。键盘在设计上除了便于使用者易于输入操作信号以控制予以所搭配置的电子装置外,该键盘的高度(厚度)及体积也是生产者急于改进的地方,因为键盘的体积小便于使用者携带外出使用。若键盘的高度(厚度)小,使予以搭配的电子装置的厚度缩小,让使用者更便于携带电子装置外出使用。
例如,美国专利案第7239303号“键盘结构(keyboard structure)”,此美国专利案的结构具有一基板,该基板上配置有一导光部,该导光部与基板之间及导光部的表面上配置有一反射层。位于该导光部对应于该基板枢接按键模组的位置上无反射层。于该导光部表面上的反射层的表面上配置有一薄膜电路板,该薄膜电路板上具有复数发光元件,该发光元件介入于该导光部中。当发光元件点亮时,该光线由导光部及反射层导入后,由导光部对应按键模组的位置上(无反射层)将光线投射于该按键模组上。
虽然该专利案的背光源可以使按键模组的每一按键位置清楚显现。但是,此键盘的每一层结构的堆迭组合关系上,将使键盘厚度增加,而且在组装上较费工时及工序,使制作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缺失,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以让背光源将光源投射于该按键模组上,同时还可以降低按键模组的高度,让键盘制作上更加容易简单,可大幅度降低制作成本的键盘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键盘结构改良,包括:
一导光层,用以将光源导入后,将光源均匀分布投射于所对应的元件上;
一薄膜电路板,位于该导光层上方,用以提供操作信号输出;
一按键模组,位于该薄膜电路板上方,至少具有一框架、一传动连杆组及一键帽组成;该框架上具有一穿孔,该穿孔上具有二相对应的枢接部,该枢接部用以枢接该传动连杆组;该传动连杆组由一左连杆及一右连杆组成,该左连杆及右连杆上各具有一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上各具有一枢轴,该枢轴与该键帽及该枢接部枢接;此外,该第二端部上各具有一凹状及凸状的齿部相互啮合枢接于该键帽上;该键帽内部具有复数枢接槽,该枢接槽用以枢接该第二端部上的枢轴;
一弹性元件,以穿过该框架的穿孔并位于该薄膜电路板与该按键模组之间。
在导光层将光线导入后,该光线穿过按键模组的框架的穿孔,将光线投射于该按键模组上,同时该按键模组与该导光层、薄膜电路板弹性元件的堆迭组合关系,可以降低按键模组的高度,让键盘制作上更加容易简单,可大幅度降低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键盘的局部按键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组合侧视示意图。
图3是图2按键结构被按压的动作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导光层1 发光元件11
薄膜电路板2 按键模组3
框架31 穿孔311
枢接部312 传动连杆组32
左连杆321 右连杆322
第一端部3211、3221 第二端部3212、3222
枢轴3213、3223 齿部3214、3224
键帽33 枢接槽331
弹性元件4 光线5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详细说明,现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键盘的局部按键结构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键盘结构改良,包括:一导光层(light source)1、一薄膜电路板(membrane circuit board)2、一按键模组(a key assembly)3及一弹性元件(rubber)4。
该导光层1用以将光源导入后,将光源均匀分布投射于所对应的元件上。
该薄膜电路板2,位于该导光层1上方,用以提供操作信号输出。在本图中,该薄膜电路板为软性的薄膜印刷电路板,该薄膜电路板为多层的薄膜片组成,于该多层的薄膜片上印刷有银浆的导电油墨所形成的电路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文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文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322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广视野安全汽车
- 下一篇:基于视频系统的地下通道的出口提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