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回路电阻的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32677.5 | 申请日: | 2011-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79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张莉;杨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40;H01R13/66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赵敏 |
地址: | 471003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回路 电阻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以向回路中串联电阻借以调节回路电阻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电气领域,为了满足回路的某些要求,需要向回路中串联一些电阻,比如在信号传输领域,要求传输电缆的阻抗连续,当信号传输到线缆的终端时由于电阻很小,信号会发生反射,要消除这种反射就需要在电缆上串接与电缆的其它部分的阻抗一致的电阻,以消除信号的反射,在电缆上串接电阻需要把电缆截断然后串联上电阻,电缆上的接口处的抗拉性能减小,使得电缆容易被拉断。在其他的回路中串联电阻的时候也需要另外接线,操作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将电阻串联设置在回路中以调节回路电阻的可调节回路电阻的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回路电阻的连接器,包括壳体,壳体的内孔中通过绝缘体固设有接触件,所述接触件为分体式的,包括前部分接触件和后部分接触件,前部分接触件和后部分接触件之间设置有防止两者电连的隔离绝缘体,前部分接触件与后部分接触件之间在使用时串联一电阻结构,电阻结构的一端用于与前部分接触件电连,电阻结构的另一端用于与后部分接触件电连。
所述的电阻结构为锰铜丝。
所述绝缘体为分体式绝缘体,包括相互顶压配合的前部分绝缘体和后部分绝缘体,前部分绝缘体的前端顶压在壳体的内孔的前端的台阶面上,后部分绝缘体通过螺纹旋接在壳体后端的封线体实现与壳体的后端定位。
所述前部分接触件和后部分接触件通过前部分绝缘体和后部分绝缘体内设置的内孔设置在两部分绝缘体内,所述前部分接触件与隔离绝缘体以及后部分接触件的前段均位于前部分绝缘体的内孔中,所述前部分绝缘体的周壁上间隔设置有分别与前部分接触件和后部分接触件对应的前接线缺口和后接线缺口。
所述前部分绝缘体位于前接线缺口和后接线缺口之间的部分与壳体的内孔之间具有接线间隙,所述电阻结构位于该接线间隙中。
所述锰铜丝的中段缠绕在前部分绝缘体的外周。
本实用新型的接触件为分体式的,前部分接触件和后部分接触件之间设置有防止两者电连的隔离绝缘体,当电路中需要接入电阻时,可以根据电路的需要在前部分接触件与后部分接触件之间串设上具有需要的电阻值的电阻结构,同时把电路断开并将本实用新型以及与本实用新型配合插接的适配连接器接入电路中,通过两个连接器的插合将电阻串入电路中,电路的接口由连接器组件连接,抗拉性能好,不会被拉力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隔离绝缘体设置在前部分绝缘体的内孔中,可以通过前部分绝缘体实现与壳体的定位,在壳体内的稳定性较好。
本实用新型的前部分绝缘体位于前接线缺口和后接线缺口之间的部分与壳体的内孔之间具有接线间隙,电阻结构可以设置在接线间隙中,接线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可调节回路电阻的连接器的实施例,在图1和图2中,包括壳体5,壳体5的外周面的前段设置有用于与适配连接器锁紧的连接螺帽2。壳体5具有内孔,壳体5的内孔为通孔,壳体5的内孔中设置有接触件,接触件为分体式的,包括前部分接触件1和后部分接触件8,前部分接触件1和后部分接触件8之间设置有将两者绝缘的隔离绝缘体9,前部分接触件1和后部分接触件8通过绝缘体固定在壳体5的内孔中。在使用时,将在前部分接触件1与后部分接触件8之间串联锰铜丝,锰铜丝的粗细、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串入的电阻值进行选择。当锰铜丝焊接好后就可以将连接器接入电路以调节回路的电阻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326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