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散热LED灯光源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33771.2 | 申请日: | 2011-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42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楼海华;苏汉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莱肯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17/00;F21V23/06;F21V29/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杨依展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led 灯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散热LED灯光源。
背景技术
现有LED灯光源包括一铝制的上盖、一固设在铝制上盖内的驱动线路板、一固接在铝制上盖的隔板、一固定靠接在隔板之下的带LED灯的LED基板;所述铝制上盖上设二能电接外界电源的电极,所述二电极相互隔离且都绝缘铝制上盖;所述二电极电接驱动线路板;所述驱动线路板电接LED基板。现有LED灯光源存在有如下不足:1、金属铝的比重远大于塑料的比重,使现有LED灯光源整灯重量过重;2、上盖采用铝制,成本高,加工工艺繁杂;3、采用铝质制成的上盖不方便回收,需专业公司回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散热LED灯光源,其克服了背景技术中LED灯光源所存在的整灯重量过重、加工工艺繁杂、不方便回收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散热LED灯光源,它包括一由导热绝缘塑料制成的上盖(100)、一带LED灯(200)的LED基板(300)和一电接LED基板(300)以用于驱动LED基板(300)的驱动线路板(400),所述上盖(100)至少包括一回转套体(110),所述驱动线路板(400)装设在回转套体(110)内,所述LED基板(300)固接回转套体(110)下端口,所述回转套体(110)上开设有多个内外贯穿的透气孔(111)。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上盖(100)还包括一固接在回转套体(110)上端口的固接座(120);所述回转套体(110)外固接一金属螺纹套(510),所述固接座(120)固设一导电帽(520),所述驱动线路板(400)的二电极分别电接金属螺纹套(510)和导电帽(520)。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上盖(100)还包括一固接在回转套体(110)上端口的固接座(120);所述回转套体外固接吊接导电柱,所述固接座固设一导电帽,所述驱动线路板的二电极分别电接吊接导电柱和导电帽。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回转套体(110)下端口设一朝下阶梯面(112),所述LED基板(300)适配靠接在阶梯面(112)并固接回转套体(110)。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它还包括一透明罩(600),所述透明罩(600)固接回转套体(110)且罩接LED灯(200)。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透气孔(111)规则或不规则地间隔布设在回转套体(110)。
一较佳实施例之中:所述透气孔(111)布置成上下间隔的多排。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1、上盖材料选用导热绝缘塑料,结构上开设内外贯穿的透气孔,因此能克服背景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且产生如下技术效果:a、能将LED基板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能通过透气孔向外扩散,能通过导热上盖向外扩散,使光源散热效果符合要求;b、由于导热绝缘塑料比重小,由于用料省(开设透气孔),因此能大大降低整灯重量;c、上盖材料采用导热绝缘塑料,加工工艺简单,便于加工透气孔;d、上盖材料采用导热绝缘塑料,可方便回收,上盖制造商能自己回收利用,符合环保要求;e、降低成本,降低销售价格,便于LED光源推广,解决现有LED光源因价格过高而无法推广的不足;
2、透气孔布置成上下间隔的多排,则能加快热气外流,加快冷气内吸,能加快上盖内外空气流通,散热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LED灯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绘示了一较佳实施例的LED灯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查阅图1和图2,一种高散热LED灯光源,它包括一由导热绝缘塑料制成的上盖100、一带LED灯200的LED基板300和一电接LED基板300以用于驱动LED基板300的驱动线路板400和一PC材质的透明罩6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莱肯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莱肯照明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337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