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成本芯片扇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33883.8 | 申请日: | 2011-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39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张黎;赖志明;陈栋;陈锦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长电先进封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5/00 | 分类号: | H01L25/00;H01L23/31;H01L23/48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 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 |
地址: | 21443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成本 芯片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成本芯片扇出结构。属于集成电路或分立器件封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子封装技术的高速发展,一些的新的封装形式不断出现,特别是晶圆级封装的出现,为低成本封装提供了极佳的解决思路。但对产品生产成本和性能的追求是无限的,传统的晶圆级封装技术采用的是扇入结构(Fan-in),这就要求芯片面积与封装面积需要保持1:1的比例,虽然缩小了封装面积,但是反过来却是增大了芯片面积,进而增加了芯片制造成本。因而,随着晶圆级封装技术的日益成熟,人们开始致力于利用小芯片完成适合配装的封装结构,简单意义上讲,就是将小芯片上的引脚通过扇出结构放大。圆片级扇入结构和扇出结构的示意图如图12和图13所示。
这种扇出结构的结果是,芯片尺寸大大缩小,而最终用于装配的封装体仍然保持现有扇入结构封装体尺寸,从而节省了整个产品的成本。与此同时,利用扇出结构的工艺特点,将一些无源器件、有源芯片、特种芯片等以多芯片封装的形式,形成一个大的球栅阵列(BGA)、栅格阵列封装(LGA)等封装结构。
虽然扇出结构有着上述优势,且目前的封装形式是以圆片为单位进行,其最大的问题是封装成本较高,造成封装成本偏高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1)使用高端的芯片到圆片倒装技术,这种技术目前无论是设备还是工艺本身,还不够成熟;
2)使用圆片包封的方式形成重构圆片,同样,这种技术的设备还处于开发期间,不但昂贵,而且工艺也不够成熟;
3)使用光刻、电镀等工艺,成本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晶圆级扇出结构高成本工艺的不足,实现一种低成本芯片扇出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低成本芯片扇出结构,所述结构包括芯片,在芯片外包封有塑封体,在芯片表面设置有再布线金属,在再布线金属表面设置有再布线金属保护膜和开口图形,在开口图形处设置有金属凸点。
本实用新型的理念是采用利用基板作为临时载体,完成低成本的重构基板的制备,然后在重构基板上进行离子镀和激光开口工艺。该过程避开了圆片包封、光刻、电镀、腐蚀等诸多高成本工艺过程,实现芯片扇出结构的低成本封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低成本芯片扇出结构,可极大程度的降低工艺难度和工艺成本,可实现低成本芯片扇出结构的规模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图11为本实用新型低成本芯片扇出结构各工序实施例图。
图12为以往芯片扇入结构平面图。
图13为以往芯片扇出结构平面图。
图中附图标记:
载体基板2-1、临时粘结膜2-2、芯片2-3-1、芯片2-3-2、塑封体2-4、掩膜板2-5-2、掩膜图形开口2-5-2、再布线金属2-6、再布线金属保护膜2-7、开口图形2-7-1、金属凸点2-8;
芯片硅基体W-1、金属电极W-2、再布线金属W-3、金属凸点W-4、芯片一F-1、芯片二F-2、芯片三F-3、塑封基体F-4、再布线金属F-5、金属电极F-6、金属凸点F-7。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11,图1~图11为本实用新型低成本芯片扇出结构各工序实施例图。由图1~图11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低成本芯片扇出结构,包括芯片2-3-1、 2-3-2,在芯片2-3-1、2-3-2外包封有塑封体2-4,在芯片2-3-1、2-3-2表面设置有再布线金属2-6,在再布线金属2-6表面设置有再布线金属保护膜2-7和开口图形2-7-1,在开口图形2-7-1处设置有金属凸点2-8。所述芯片为单个芯片或多个芯片,芯片类型包括无源器件和有源器件等。
其封装方法包括以下工艺步骤:
步骤一、取载体基板2-1,如图1;
步骤二、在载体基板2-1上预先形成对位图形,载体基板尺寸与现有的倒装机台加载能力相匹配,通常为250X80、 210x70mm;在预先形成对位图形的载体基板上贴上临时粘结膜2-2,该临时粘结膜应具备双面粘结性能,能够经受一定的工艺温度,如图2;
步骤三、将芯片2-3-1/ 2-3-2倒装至贴有临时粘结膜的载体基板上,通过临时粘结膜固定,如图3;
步骤四、将带有芯片的载体基板用塑封体2-4进行包封,形成重构基板,包封厚度以大于芯片厚度为准,多个芯片则需要以高过最高芯片高度为准,如图4;
步骤五、将包封后形成的重构基板与载体基板剥离,如图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长电先进封装有限公司,未经江阴长电先进封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338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精神病人上肢固定套
- 下一篇:胸腰椎骨折外固定器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