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超温报警功能的烘箱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35683.6 | 申请日: | 2011-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663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吴招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特弗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9/06 | 分类号: | F26B9/06;F26B2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王敏杰 |
地址: | 200235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报警 功能 烘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应用于生物、化学、医学等领域实验室的程序控温烘箱,特别是一种具有超温报警功能的烘箱。
背景技术
烘箱的温控性能是烘箱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烘箱加热和降温都有各自比较成熟的技术,所用的加热材料也有很多种,但是对于要求温度所达到的精准度仍是烘箱应该解决和发展的重要技术方向。
为了实现温度性能的精准控制,有人发明了一种自动控温烘箱(如中国实用新型公开说明书CN101561220A)。它主要由箱体、加热部分、温度感应器和控制器组成,在控制器中设置有一温度继电器和报警装置,可以通过控制器预先设置好一个温度,温度感应器感应箱体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温度继电器即断开加热电路并进行保温,箱体内温度下降低于设定温度时,温度继电器再进行加热,当温度超过设定温度而温度继电器未断开加热电路时,报警装置开始报警并自动关闭烘箱,本发明的显著效果是将继电器控制烘箱的加热电路,不仅可以随时控制箱体内温度,而且安装了超温报警装置,减少了频繁调整温度的麻烦,即使让烘箱进行过夜加热也不用担心温度超高的问题,节电而且方便。
经过实际使用,上述自动控温烘箱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温度精准控制和超温报警的问题。但是,某些情况下仍然会存在一些使用隐患。由于其温度感应器主要是探测感应烘箱内的空气温度,而非实际加热的物体温度,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更接近物体时温度感应器的感应温度比较准确。众所周知,在实际使用中,我们是无法确保加热物体更接近温度感应器的,因此往往造成了一些误报警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超温报警功能的烘箱,它主要解决现有的自动控温烘箱的温度感应器只能探测到烘箱内固定位置的空气温度,而无法实际测得加热问题温度的技术问题,它可以避免由此产生的误报警现象,进一步提高温度控制的精准度。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超温报警功能的烘箱,它要由箱体、加热部分、温度感应器、控制器和报警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感应器在箱体内设置有多个,并且还在箱体内壁对应的两侧壁分别对应设置红外发射管阵列和红外接收管阵列;所述的红外接收管阵列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到具有加热物体外形判断功能的控制器的信号接收端,所述的红外发射管阵列的控制端与控制器的信号控制端连接。
所述的具有超温报警功能的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器内进一步包括一存储温度差值表的存储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箱体内壁对应的两侧壁分别对应设置红外发射管阵列和红外接收管阵列配合控制器判断待加热物体的形状和边缘,并且选取最接近物体的温度感应器,这样就可以相对精准地获取温度感应信号,避免误报警的情况发生,实现了精确的温度报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报警电路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超温报警功能的烘箱,它要由箱体、加热部分、温度感应器、控制器和报警装置4组成,这些结构与现有技术基本相似。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请参阅图1,所述的温度感应器1在箱体内设置有多个,并且还在箱体内壁对应的两侧壁分别对应设置红外发射管阵列21和红外接收管阵列22;所述的红外接收管阵列22的信号输出端连接到具有加热物体外形判断功能的控制器3的信号接收端,所述的红外发射管阵列21的控制端与控制器3的信号控制端连接。
当放入待加热物体使用时,先通过控制器控制红外发射管阵列21上的红外发射管发射红外信号,而对应的红外接收管阵列22上的红外接收管接收信号,并进一步将信号输入到控制器3内进行运算,判断出待加热物体的形状和其边缘位置,然后再与多个温度感应器1的位置进行判断,选择最靠近物体的温度感应器作为主感应器,这样就可以获得相对精准的温度控制信号了。
所述的控制器3内进一步包括一存储温度差值表的存储单元31,该温度差值表根据温度感应器到物体的距离固定设置温度补偿值,以获得更加精确的温度信号值。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都应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特弗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特弗实验室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3568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网站快速注册并浏览及管理的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快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