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井下安全阀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35812.1 | 申请日: | 2011-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09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何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建辉 |
主分类号: | E21B34/10 | 分类号: | E21B34/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董彬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井下 安全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完井工具,尤其是指一种井下安全阀。
【背景技术】
目前广泛采用的井下安全阀是由地面控制供压系统驱动的蝶阀结构,安全阀打开的过程是供压系统驱动活塞克服弹簧力,推动蝶阀阀板打开安全阀,此类安全阀存在以下问题:
1、此外在活塞推动蝶阀阀板时,蝶阀阀板的受力点是靠近其旋转轴一侧的最小力臂位置,尤其是当蝶阀阀板两侧的压力来不及充分平衡时,打开蝶阀阀板所需的力极大,这不仅提高了对供压系统的要求,而且在如此大力的冲击下,极易对蝶阀阀板的回转轴造成损害。
2、由于整个阀门打开的过程首先是供压系统驱动活塞克服弹簧力,打开平衡阀并保压一段时间,使蝶阀两侧的压力接近,再继续加大供压系统的压力驱动活塞推开蝶阀。此种结构的井下安全阀要求打开平衡阀后保压一段时间来平衡蝶阀两侧的压力,然而往往地面难以确定平衡阀打开的时间点,此外需要一定的保压时间使供压系统控制复杂,因此在实际使用中,地面往往忽略平衡阀所需的工作时间,而是继续加大供压系统的压力,强行打开蝶阀,由此一来对安全阀的工作可靠性和寿命带来了巨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有效保护蝶阀阀板回转轴且无需等待活塞停顿时间的井下安全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井下安全阀,它包括缸体,缸体两端分别通过上接头、下接头连接油管,缸体内下端设有阀座,阀座上部设置平衡阀,下部设置蝶阀阀板,蝶阀阀板一侧枢接有旋转轴,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蝶阀阀板于枢接旋转轴的另一侧上端设有凸台;
上述结构中,所述凸台设置于蝶阀阀板的力臂最大侧;
上述结构中,所述平衡阀于蝶阀阀板间距不小于10mm;
上述结构中,所述平衡阀口径不小于8mm;
所述平衡阀至少包括两个,多个平衡阀呈间隔设置;
上述构中,所述平衡阀包括至少一个;
所述平衡阀至少包括两个,多个平衡阀呈间隔设置。
相比于常见的井下安全阀,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阀板远离回转轴的力臂最大一侧布置凸台,使活塞推动阀板的初始阶段其推力作用在阀板的凸台上,在最大力臂位置推动阀板转动,当阀板打开一定角度,阀板两侧完全没有压力差时,活塞对阀板推力的作用点再换到靠近回转轴一侧。这不仅降低了对活塞推力的要求,也不易损坏阀板的回转轴。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井下安全阀不仅降低了控制压力,同时还大大提高了安全阀的工作可靠性和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井下安全阀,其基本结构与现有相似,上接头1与下接头3分别与油管连接,其间连接缸体2,缸体2内布置活塞4并通过上密封组件6和下密封组件7实现密封,缸体2与活塞4之间布置有弹簧5,缸体2的下端布置有蝶阀组件,蝶阀组件包括有阀座11、蝶阀阀板12、旋转轴13及其上套接的弹簧14,其上设有平衡阀9。蝶阀阀板12的一侧枢接有旋转轴13并套接有弹簧14,与传统不同的是,通过在蝶阀阀板12远离回转轴13的另一侧,最佳的为蝶阀阀板12上力臂最大一侧上端布置凸台121,从而使活塞4推动蝶阀阀板12的初始阶段其推力作用在蝶阀阀板12的凸台121上,在最大力臂位置推动蝶阀阀板12转动。当蝶阀阀板12打开一定角度,其两侧完全没有压力差时,活塞4对蝶阀阀板12推力的作用点再换到靠近旋转轴13一侧。这不仅降低了对活塞4推力的要求,也不易损坏阀板的旋转轴13。
此外针对活塞停顿等待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通过加大了蝶阀阀板12与平衡阀9之间的间距D,使其间距D不小于10mm,由此使活塞4在打开平衡阀9后正常移动到蝶阀阀板12的时间段内完成蝶阀阀板12两侧压力的平衡,有效避免了因等待平衡阀9工作所需的活塞4停顿时间的。
进一步的,若想加强效果,可采取以下手段:
1、加大平衡阀9口径,通常加大后的平衡阀9口径不小于8mm;
2、将平衡阀拆成多个,多个平衡阀9呈间隔设置。
上述两种手段可分别或组和的与增大平衡阀9和蝶阀阀板12的方案配合使用,进而达到避免停顿时间的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建辉,未经何建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358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碱玻纤与超细聚四氟乙烯纤维复合针刺毡
- 下一篇:原油取样器防喷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