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缆连接器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35846.0 | 申请日: | 2011-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30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霍华德·W·安德鲁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缆 连接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传输光学信号的线缆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作为一种标准的输入/输出接口,已被广泛应用于众多电子设备的设计中。世界著名的计算机和通信公司联合成立了USB协会(USB-I F),初步设立USB接口规范。USB可以用来连接外围设备:如鼠标、键盘、电子记事本、游戏手柄、控制杆、扫描仪、数码相机、打印机、外部存储设备、网络内存等等。对于许多诸如扫描仪和数码相机等装置来说,USB已经成为了标准的连接方式。
从2006年起使用的USB2.0版本是在2000年4月发表并在2001年末被USB协会所采用的。在此之前,常用的是USB0.9、USB1.0、USB1.1版本,某些按其它的标准来设计的元件同样也符合上面所提到的标准,(即习知的:兼容性)。
USB支持3种数据传输速率:(1)主要用在人机接口装置(如:键盘、鼠标及控制杆)中的低达1.5兆比特每秒的低速模式传输速率。(2)高达12兆比特每秒的全速模式传输速率,在USB 2.0标准之前,该速率为最快的传输速率,并且许多装置的传输速率都低于该传输速率,全速模式传输速率将USB带宽以先到先传的原则区分开,几个等时装置占用完带宽的情况也很常见,所有的USB转发器都支持全速模式传输速率。(3)高达480兆比特每秒(60兆字节每秒)的高速模式传输速率,虽然高速装置一般都指的为USB 2.0,并且公告速度可以高达480兆比特每秒,但是并不是所有的USB 2.0装置都是高速的。高速USB装置的传输速率通常只有理论值(60兆字节每秒)的一半,其中大多数的高速USB装置的在更低的传输速率(通常为3兆字节每秒,有时也可达到10-20兆字节每秒)下工作。对一些装置来说20兆字节每秒的数据传输速率是足够的,但并不适合所有的装置。然而,在音频或视频信号的传输中,传输速度往往高达几百兆字节,甚至是1GB or 2GB(1G=1024兆比特),所以上述所提到传输速率是不能满足要求的。因此,需要提出更快的连续带宽界面以达到上述要求。例如:PCI-E(传输速率可达2.5G每秒)及SATA接口(传输速率可达1.5G至3.0G每秒)的传输速率以明显超过USB2.0接口。
从电子学角度来看,上述非USB连接器的高速传输速率需要被应用于更广泛的环境下。然而,这些非USB连接器标准却没有USB连接器标准那样应用广泛,许多便携式装置上都安装了USB连接器而不是非USB连接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非USB连接器比现有的USB连接器包含有更多的信号针脚并且体积较大。例如当PCI-E接口被用于提供如此高的传输速率的话,26个针脚和更宽的卡式结构就限制了快存卡的使用。而SATA接口则需使用两个连接器:一个用于信号传输的7针脚连接器和另外一个用于电源传输的15针脚连接器。由于这些缺点,SATA接口更多的使用于内部存储而不是外部设备上。
现有的USB连接器尺寸小但传输速率低,而其他的非USB连接器(例如:PCI-E接口和SATA接口)传输速率高但尺寸较大。上述两种连接器都不能满足现代高速、小型电气装置和外围设备的要求。所以有必要提供一种尺寸小、传输速率高的电连接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装置中都在使用光纤来传输信号,因此可以设计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既可以传输电学信号亦可以传输光学信号,此种线缆连接器组件与电学信号和光学信号均相兼容。这些线缆连接器组件中包括有绝缘本体、组装于绝缘本体中的导电端子及若干组装于绝缘本体中的透镜,且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有与导电端子相连接的芯线及与透镜相连接的光纤。
然而,在现有线缆连接器组件中,组装于绝缘本体中的光纤不能够移动,使得光纤常常会因为不能够准确对接而产生误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传输光学信号的线缆连接器组件,该线缆连接器组件中的光学模组可沿前后方向运动。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连接器组件,其包括设有安装部的绝缘本体、设置于安装部中的且可沿前后方向运动的光学模组及与光学模组相连接的光纤,所述线缆连接器组件还包括有与光学模组一体成型的两个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自光学模组向后延伸而成且设置于绝缘本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358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邦定釜惰性气体密封结构
- 下一篇:镶套式托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