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结构紧凑的滤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36147.8 | 申请日: | 2011-0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46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万鹏;吴中林;石磊;伍裕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1/203 | 分类号: | H01P1/203;H01P1/207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汉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55 | 代理人: | 田子荣 |
地址: | 528437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紧凑 滤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移动通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结构紧凑的带状导线滤波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无线电技术设备中,例如在移动式无线电领域中,滤波器是一个二端口网络,它通过在滤波器通带频率内提供信号传输并在阻带内提供衰减的特性,用以控制系统中某处频率响应。尤其收发共用的天线为了分离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适当的过滤频率是必要的,确保发射的信号不会朝接收器的方向传输,而接收的信号只向接收器传输。
在现代移动基站天线系统中,天线性能的改善和安装体积的优化尤为突出,进而对天线内部各部件的体积尺寸进一步的压缩,以及对天线网络的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采用周期性加载的传输线结构的带状导线滤波器,加载段由于波长的限制通常会大量占用腔体内的空间尺寸,即使采用折弯的设计也很难进一步的减小体积。为达到整个工作范围内的频率响应,往往也需要周期性的多次迭代加载段,加载段的单一阻抗特性在工作频率范围内的响应也有许多局限。
同轴线的引入,不但大大节省了短截线所占腔体内的空间,也很有效的起到了调节短截线的长度,来达到阻抗匹配的作用,使阻抗匹配的调整更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带状线和同轴线相结合组成开路短截线的滤波装置,实现结构紧凑,减小滤波器体积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结构紧凑的滤波装置,其主体包括一金属腔体以及设于该金属腔体内的主传输线,该主传输线是一带状折弯的金属导体,还设有至少一条分支于所述主传输线的开路短截线,所述的开路短截线进一步包括分支于所述主传输线且置于所述金属腔体内的带状线,以及连接于所述带状线末端且置于所述金属腔体外的同轴线。
在金属腔体内设置一带状折弯金属导线,金属导体作为滤波器的主传输线。开路短截线分为两部分,分支于主传输线的带状线的末端与金属腔体外开路同轴线连接,组成滤波装置的短截线。主传输线上分支带状线末端引向金属腔体外,带状线末端连接有同轴线,同轴线置于腔体外部,各同轴线长度可以不等,且各同轴线特性阻抗也可以不等,可灵活的应用于调整滤波器的抑制、驻波等电气性能参数。
将传统带状线周期加载于分支短截线加载处,部分替换为同轴线进行加载,具有有效的节省金属腔体内的空间体积的有益效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良,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如下:
进一步,上述的开路短截线共有三条,由分支于所述主传输线的第一带状线,第二带状线,第三带状线以及分别连接于该第一带状线末端的第一同轴线,连接于该第二带状线末端的第二同轴线,连接于第三带状线末端的第三同轴线组成。
进一步,上述的主传输线包括一输入端和一输出端,该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有第四同轴线和第五同轴线,该第四同轴线和第五同轴线 置于所述金属腔体的外部。
进一步,上述的第一同轴线,第二同轴线,第三同轴线的长度不等。
进一步,上述的第一同轴线,第二同轴线,第三同轴线的特性阻抗不等。
进一步,上述的带状线与同轴线焊接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带状线周期结构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原理图,a3、b3、c3为同轴线;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案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
如图1所示,传统的滤波装置的开路短截线L1、L2和L3完全采用带状线结构,需要占据金属腔体内的大量空间。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开路短截线采取带状线和同轴线相结合的方案,其中同轴线置于金属腔体的外部,这样就极大程度的节省了金属腔体的空间利用。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金属腔体包括底座m及上盖n,主传输线分为靠近输入端a的第四带状线a1及靠近输出端b的第五带状线b1,该主传输线是一带状折弯的金属导体,输入端a和输出端b分别连接有第四同轴线4a和第五同轴线4b,该第四同轴线4a和第五同轴线4b置于金属腔体的外部。
还设有三条分支于主传输线的开路短截线,该三条开路短截线分别 标注为L1、L2和L3,由分支于主传输线的第一带状线a2,第二带状线b2,第三带状线c2以及分别连接于该第一带状线a2末端c的第一同轴线a3,连接于该第二带状线b2末端d的第二同轴线b3,连接于第三带状线c2末端e的第三同轴线c3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361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热复合器
- 下一篇:垂直起降飞行汽车及其行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