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膜过滤分离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36273.3 | 申请日: | 2011-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71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居素伟;井上言人;陈宇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京瓷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7/03 | 分类号: | B01D37/03;B01D6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俞宗耀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滤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固液分离和水处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带有投加助凝或吸附药剂搅拌管的膜过滤分离器。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要把待处理液体或者待处理水中含有的微量固体和杂质分离出来,使得液体更纯净或者使处理后的水更加洁净安全,达到直接饮用的要求,往往需要采用深度水处理技术,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采用微滤、超滤或者纳滤设备过滤。但是有时污染物非常细微,一些大分子团呈现溶解状态,即使是采用纳滤设备,也还需要增大过滤压力才能达到要求的处理效果,处理困难且所需时间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避免细微的污染物过滤困难的难题,提供一种膜过滤分离器,它带有投加助凝或吸附药剂搅拌管,使得溶液中少量的细微的污染物,通过被吸附或凝聚成为较大的颗粒,而容易被膜过滤分离器分离去除。
为达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膜过滤分离器,包括膜过滤槽、置于所述膜过滤槽内的过滤膜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膜过滤槽内置有圆筒状搅拌管,待处理液进水管与所述搅拌管口连接,所述搅拌管内上端置有搅拌叶轮,搅拌叶轮下方置有助凝或吸附药剂,所述搅拌管下端置有多个透水孔。
所述膜过滤槽是过滤膜组件浸没式无压容器,呈方形或圆形。
过滤膜组件为市售是帘式膜或者是筒式膜组件。
所述助凝或吸附药剂是指能够同污染物起反应的混凝剂或助凝剂,或活性炭粉、活性铝粉等有吸附功能的吸附剂。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意义在于所述膜过滤槽内,增设圆筒状搅拌管,结构简单,不另占空间。用增加凝聚剂或者吸附剂的方法,使得细微的污染物能够被吸附或凝聚成较大颗粒而容易去除,提高膜过滤槽的处理功效,操作方便效果好。
附图说明
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过滤膜组件;2-透水孔;3-搅拌管;4-叶轮;5-膜过滤槽;6-空压机或鼓风机;7-排水阀;8-真空泵。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示可见,一种膜过滤分离器,包括膜过滤槽5、置于所述膜过滤槽5内的过滤膜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膜过滤槽5内置有圆筒状搅拌管3,待处理液进水管与所述搅拌管3管口连接,所述搅拌管3内上端置有搅拌叶轮4,搅拌叶轮4下方置有助凝或吸附药剂,所述搅拌管3下端置有多个透水孔2。
所述膜过滤槽5是过滤膜组件1浸没式的无压容器,呈方形或圆形。
过滤膜组件1为市售是帘式膜或者是筒式膜组件。
所述助凝或吸附药剂是指能够同污染物起反应的混凝剂或助凝剂,或活性炭粉、活性铝粉等有吸附功能的吸附剂。
使用时,按待处理液进水的流量和污染物的浓度,搅拌管3中投入相应量的助凝或吸附药剂,待处理液进水管与所述搅拌管3的管口连接,开启叶轮4并调节转速使药剂与待处理液充分搅拌混合,进行凝聚或吸附,然后待处理液通过搅拌管3下方的透水孔2进入膜过滤槽5中,经过过滤膜组件1过滤处理后,由真空泵8抽吸得到处理出水。
膜过滤槽5内处理后的浓缩液,通过阀门7定期排放。
用鼓风机或空压机6在过滤膜组件1下方鼓气可以延长膜的反洗周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京瓷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京瓷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362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