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翻边铆接机油压力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37434.0 | 申请日: | 2011-0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674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谭立国;张海洋;刘红松;徐祥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曲阜天博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5/26 | 分类号: | H01H35/26;H01H35/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3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翻边 铆接 机油 压力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润滑系统,更具体的为汽车及摩托车发动机润滑系统中所用的一种全翻边铆接机油压力开关。
背景技术
机油压力开关作为感压元件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汽车、摩托车领域。目前,机油压力开关都采用如图1所示的结构,由壳体、密封圈、膜片、静触点片、动触点片、弹簧、插头总成(插片与绝缘体注塑形成插头总成)组成。
该结构的特点是:通过安放在静触点片内的推杆传递油压。膜片作为感压元件,当油压大于弹簧弹力时,膜片推动推杆,推杆将动触点片与静触点片分离,静触点片与壳体是铆接连接的,通过将壳体内腔凸台铆压4点或6点将静触点片固定,下面铆压膜片和密封圈实现密封,并且静触点片和壳体连接导电,形成电气回路保证机油压力开关接通与断开,实现机油压力开关的感压报警功能,将机油压力控制在发动机的最佳润滑压力以上,以使发动机在最佳润滑状态工作。
但此种结构存在以下缺点:
一.铆接压力不均匀,铆接点压缩量大,其余部分铆接压缩量小,静触点片易变形,密封效果差,且使用寿命低,易产生漏油故障;
二.与壳体只有有限几点接触,导电性差,易产生接触不良故障;
三.由于铆接时仅几点受力,铆接模具寿命低,且模具加工困难,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结构复杂、故障率高、成本高等不足,提供一种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性能好的一种机油压力开关。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翻边铆接机油压力开关,包括机油压力开关分总成、插头总成,其中机油压力开关分总成包括连接在一起的壳体、密封圈、膜片、静触点片、动触点片、弹簧,壳体内腔的环形凸台处固定连接静触点片的环周边沿,静触点片的中央孔套接梯塔型推杆,梯塔型推杆下底接触膜片,膜片下压在壳体内腔平台及其上的密封圈上,推杆露出静触点片的中央孔以上的部分固定有动触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点片与壳体的固定连接方式为壳体内腔环形凸台环周全翻边铆压在静触点片的环周边上,将静触点片完全铆压,与壳体连为一体。
一种全翻边铆接机油压力开关,其特征在于分总成静触点片铆压结构上,采用全翻边铆接;壳体内腔凸台铆压部分与静触点片完全圆周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采用圆周铆压壳体内腔使其与静触点片完全接触,使静触点片圆周受力均匀,提高机油压力开关的密封效果。
2、通过圆周全翻边铆接,增大壳体与静触点片有效接触面积,增强导电效果。
3、全翻边铆接模具为圆周受力,提高了模具使用寿命和降低了模具加工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机油压力开关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密封圈,3.膜片,4.推杆,5.静触点片,6.动触点片,7.弹簧,8.绝缘体,9.插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的一种全翻边铆接机油压力开关,包括壳体1、密封圈2、膜片3、推杆4、静触点片5,5个零部件铆接在一起,形成机油压力开关分总成。动触点片6通过推杆与静触点片5接触,弹簧7置于动触点片6凹槽和插头总成(绝缘体8与插片9注塑形成插头总成)内腔内,并通过插头总成与机油压力开关分总成铆接在一起。
当机油压力大于弹簧7弹力时,推杆4将动触点片6顶起,使动触点片6与静触点片5分离,机油压力开关断开;当机油压力小于弹簧7弹力时,动触点片6在弹簧7弹力作用下与静触点片5接合从而机油压力开关导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曲阜天博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曲阜天博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374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止喷物扩散的LED显示模块的封装治具
- 下一篇:组合式键帽、熔合式键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