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凝土空心楼盖内模管固定件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37673.6 | 申请日: | 2011-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37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林上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上成 |
主分类号: | E04G15/06 | 分类号: | E04G15/06;E04C5/18;E04B5/36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张瑜生 |
地址: | 3256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空心 楼盖 内模管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构件,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空心楼盖内模管固定件。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混凝土空心楼盖内模管固定件一般有两种传统加工模式,第一种在结构板底筋上焊接若干“U”字形的钢筋支架,支架之间间隔一定的距离,支架沿板底筋方向的长度与内模管直径相匹配,但是,这种加工模式效率低且会浪费材料、人工,对结构板受力筋有烧伤质量损害且受气候影响等;第二种加工模式在结构板底筋上用铁丝捆扎内模管,由于捆扎会使得内模管偏位,一般会在内模管之间插入定位木条,但是,上端面无法找平,而且在安装完该固定件,定位木条拆除后有孔洞现象,同样造成质量与效率低,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空心楼盖内模管固定件使用方便且安装内模管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混凝土空心楼盖内模管固定件,包括有底筋,所述的底筋上垂直设有若干对肋筋,所述每对肋筋之间设有与内模管外径相匹配的间隔,所述每对肋筋为两根且两根肋筋之间设有间隙,所述的底筋相对于设有肋筋一侧的另一侧还设有防止肋筋倾倒的防倒筋,所述的肋筋、防倒筋均经焊接与底筋连接。后只需把固定件用扎丝绑扎在混凝土结构板筋上即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每对肋筋之间的间隔距离用于放置所述的内模管,该间隔距离只要能很好地固定内模管即可,所述的每对肋筋内部的间隙,为相邻内模管之间的间距,对应不同直径的内模管按照规定计算出不同的间隔和间隙。这样结构的混凝土空心楼盖内模管固定件不需要像以往传统技术一样制作“U”字形的钢筋支架然后电焊在板受力筋上,也不需要安装定位木条,现技术使用方便且安装内模管效率高,无需电焊对结构板板筋没有烧伤,安装不受气候影响,节约材料、人工投入等。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防倒筋与所述的底筋垂直设置。
采用上述进一步改进,将所述的防倒筋与底筋垂直设置,可以很好地防止肋筋倾倒。
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的防倒筋为1根。
采用上述再进一步改进,只需要设置1根防倒筋即可防止所述的肋筋倾倒,节省了材料,也进一步提高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混凝土空心楼盖内模管固定件,包括有底筋1,所述的底筋1上垂直设有若干对肋筋2,所述每对肋筋2之间设有与内模管外径相匹配的间隔3,所述每对肋筋2为两根且两根肋筋2之间设有间隙4,所述的底筋1相对于设有肋筋2一侧的另一侧还设有防止肋筋2倾倒的防倒筋5,所述的肋筋2、防倒筋5均经焊接与底筋1连接。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底筋1采用冷拔筋,一般控制在4米左右或适宜内模管排放范围,肋筋2可以采用废料钢筋或者将冷拔筋切割为内模管直径的五分之三即可,所述每对肋筋2之间的间隔3与内模管外径相匹配为间隔3沿底筋1方向的长度略大于或等于内模管外径,能对内模管起到很好地固定,所述的肋筋2、防倒筋5均采用电焊与底筋1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防倒筋5与所述的底筋1垂直设置。如果将所述的防倒筋5与底筋1倾斜一定的角度设置,虽然可以防止肋筋2倾倒,但是,防倒筋5的防倒效果不好。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的防倒筋5为1根。当然,也可以设置更多的防倒筋5,但是,会增加材料、费用,进而降低了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上成,未经林上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376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