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冻煤群钻破松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38615.5 | 申请日: | 2011-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07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邵英凯;马宏;李廷波;李云阁 | 申请(专利权)人: | 邵英凯 |
主分类号: | B65G67/24 | 分类号: | B65G67/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63000 黑龙江省大庆市***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冻煤群钻破松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破松机,尤其是冻煤群钻破松机。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的原煤运输主要靠铁路来完成,然而在北方寒冬季节,原煤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其表层的水分在低温下发生冻结,有时厚度达400~500mm,因此增加了卸车的困难,不得不采用人工破碎或机械方法破碎冻层。其人工破碎效率极低,劳动强度大,环境恶劣,且存在危险。而现有的机械卸煤设备,多数采用截齿螺旋卸车机。由于该机在用于破碎200mm以上坚硬冻层时,阻力太大,难以破碎,最终还要依靠人工破碎,严重影响了卸车速度,不能满足大量用煤企业特别是大型电厂燃煤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人工破碎或机械方法破碎冻层效率极低,劳动强度大,环境恶劣,且存在危险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冻煤群钻破松机,该破松机实现了能够破松200mm以上坚硬冻层的群钻破松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该冻煤群钻破松机包括包括操作台2、天车、天车轨道,天车由天车轨道轮(1,7)及天车梁21组成,天车轨道轮(1,7)安装于天车梁21上,天车上置有升降液压泵4及升降液压缸(6,20),升降液压缸(6,20)下端连接有升降链轮(8,15)、升降链条(10,16)及升降滑道(9,17),升降链条(10,16)分别与钻台12的两端连接,钻台12两端的滑轮置于升降滑道(9,17)内,钻台12上安装有群钻回转电机(3,5)、减速箱(11,18)及高频微幅振动电机13,减速箱(11,18)下对应安装有钻头(14,19),形成钻头组。
上述所说的钻头组由6~14只截齿钻头组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冻煤群钻破松机采取上述方案,由于采用了高频微幅振动和群钻回转切屑的复合动作破松冻煤层,具有效率高、适应性强的特点,可满足火车车箱200mm以上深度冻煤破松的需要;由于采用的群钻钻头可单独更换,亦可根据煤层冻深不同、破松难易不同设置钻头数量,兼顾工作效率与节能;采用液压系统具有平衡功能,可以确保钻台两端同步升降;由于工作过程中钻台不需横向移动,只要天车沿路轨方向纵向行走,即可完成整个车厢的冻煤破松工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天车轨道轮,2-操作台,3-群钻回转电机,4-升降液压泵,5-群钻回转电机,6-升降液压缸,7-天车轨道轮,8-升降链轮,9-升降滑道,10-升降链条,11-减速箱,12-钻台,13-高频微幅振动电机,14-钻头,15-升降链轮,16-升降链条,17-升降滑道,18-减速箱,19-钻头,20-升降液压缸,21-天车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由图1所示,该冻煤群钻破松机包括操作台2、天车、天车轨道,天车由天车轨道轮(1,7)及天车梁21组成,天车轨道轮(1,7)安装于天车梁(21)上,天车上置有升降液压泵4及升降液压缸(6,20),升降液压缸(6,20)下端连接有升降链轮(8,15)、升降链条(10,16)及升降滑道(9,17),升降链条(10,16)分别与钻台12的两端连接,钻台12两端的滑轮置于升降滑道(9,17)内,钻台12上安装有群钻回转电机(3,5)、减速箱(11,18)及高频微幅振动电机13,减速箱(11,18)下对应安装有钻头(14,19),形成钻头组。天车依靠轨道轮(1,7)承载整套设备的质量,并可以沿路轨方向纵向行走。天车上置有升降液压泵4及升降液压缸(6,20),升降液压泵4驱动升降液压缸(6,20)来带动升降链轮(8,15)及升降链条(10,16)动运,由于升降链条(10,16)分别与钻台12的两端连接,因此实现了钻台的升降;钻台12上安装有群钻回转电机(3,5)、减速箱(11,18)及高频微幅振动电机13,群钻回转电机(3,5)、减速箱(11,18)用于驱动群钻钻头组回转切削,高频微幅振动电机13带动整个钻台12高频微幅振动,实现了安装于钻台上的钻头组通过高频微幅振动和群钻回转切削的复合动作来破松冻煤层,其中钻头组由6~14只截齿钻头组成,该冻煤群钻破松机具有效率高、适应性强的特点,可满足火车车箱200mm以上深度冻煤破松的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邵英凯,未经邵英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386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