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群控门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39044.7 | 申请日: | 2011-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76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2 |
发明(设计)人: | 夏继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继华 |
主分类号: | E06B5/20 | 分类号: | E06B5/20;E06B3/72;E06B3/40;E06B7/2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青岛市高科园科***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群控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群控门。
背景技术:
2003年8月20日,实用新型专利公报上公开了一名称为玻璃群控门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02266820.9,授权公告号为:CN 2567315Y。该专利包括玻璃门扇、上门框和下门框。玻璃门扇为三层结构,内外两层均采用钢化玻璃,中间设置有由透明特种塑料制成的薄膜夹层。上门框的顶部设有吊接件,下门框底部安装有支撑座。该专利由于玻璃门扇为三层结构,内外两层均采用钢化玻璃,中间设置有由透明特种塑料制成的薄膜夹层,其通过高温热压后制成整体,使玻璃门扇耐冲击、表面光滑,内层夹膜不接触空气,不易氧化变色,当受到意外强力冲击时,表面只产生裂纹,而没有碎片产生,对人体绝对安全,而且能保证建筑物的通透明亮。另外,由于该专利设置有吊接件和支撑座,采用上吊、下托的方式,将玻璃本身的重量进行分解,减少玻璃变形量和压屈,使本玻璃群控门可以突破传统的束缚,安装超高超宽的玻璃门扇,满足在大空间公共场合使用的要求。
2004年4月14日,实用新型专利公报上公开了一名称为玻璃群控门的控制装置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02260130.9,授权公告号为:CN 2611951Y。该专利包括中央处理单元、定位控制模块、安全信息处理模块、制动离合控制模块、电机驱动控制模块、控制电源、火警控制模块和操作控制显示模块。中央处理单元通过数据线分别与定位控制模块、安全信息处理模块、制动离合控制模块、电机驱动控制模块、控制电源、火警控制模块和操作控制显示模块相连接。该专利由于采用中央处理单元通过制动离合控制模块和电机驱动控制模块控制每个门扇的开启和关闭,根据控制指令的不同,实现对玻璃群控门的单控、全控、组控,满足在重要场合对玻璃门进行远端控制。并且,它还设有操作集中控制面板和操作控制显示模块,使得操作控制简单直观,使用方便。由于该专利采用旋转开启方式,使平动推力变为转动力矩,有利于增大玻璃门扇的长度和宽度,另外旋转开启还能扩大开启后形成通道的宽度,提高行走空间。由于该专利设置有与中央处理单元相连接的定位控制模块、安全信息处理模块和火警控制模块,这些模块分别连接有各类传感器和检测端口,通过对玻璃群控门的状态以及其周围情况进行信号采集,然后传送到中央处理单元进行运算和分析,能准确可靠地对执行机构各部件,如驱动电机、制动器和离合器等进行有效控制。
上述两专利虽然具有许多优点,但是由于门扇仍然采用玻璃制造,存在以下问题:一、隔音效果较差;二、强度较低、易碎,制造大型的群控门比较困难;三、密封性能差;四、只能分割空间,但是由于透明,被分割开的空间之间相互影响,有些重要场合不能安装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群控门隔音效果较差、强度较低、密封性能差。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群控门,包括门扇1。它的特殊之处是:门扇1具有位于中部的吸声板2、位于吸声板2两侧的门板3和中轴4。
吸声板2主要用于隔音,它被两侧的门板3包裹。门板3一般采用金属板制造,最好采用不锈钢装饰板。中轴4是门扇1的转轴,它由驱动电动机驱动其转动,中轴4带动门扇1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门扇1的上边和下边分别具有上边框5和下边框6,门扇1的两个侧边都具有侧边框7。
上边框5、下边框6和侧边框7可以采用金属方管制造。
本实用新型的上边框5分为前后两条,两条上边框5之间具有上密封框8。上密封框8的上表面上具有第一密封条9,上密封框8的两个侧面上都具有第二密封条10。上密封框8的两个侧面上的第二密封条10分别与两条上边框5接触。
上密封框8用于安装第一密封条9和第二密封条10,它可以上下移动。第一密封条9能够与吊顶板的表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上密封框8的下面与第一伸缩机构11联接。
第一伸缩机构11用于驱动上密封框8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下边框6分为前后两条,两条下边框6之间具有下密封框12。下密封框12的下表面上具有第三密封条13,下密封框12的两个侧面上都具有第四密封条14。下密封框12的两个侧面上的第四密封条14分别与两条下边框6接触。
下密封框12用于安装第三密封条13和第四密封条14,它可以上下移动。第三密封条13能够与地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下密封框12的上面与第二伸缩机构15联接。
第二伸缩机构15用于驱动下密封框12上下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继华,未经夏继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390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