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搬运和拆装蓄电池用提拉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39180.6 | 申请日: | 2011-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763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发明(设计)人: | 郭栋;崔海梁;刘宝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派司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惠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71 | 代理人: | 赵彦雄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搬运 拆装 蓄电池 用提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蓄电池搬运和拆装工具,尤其是涉及卧置安装的工业用的动力蓄电池蓄电池组和大容量锂电池包的单电芯的拆装和搬运。
技术背景
电力、通讯蓄电池组、数据中心的备用蓄电池组有着直流电源系统“心脏”之称,是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最好一道防线,储能电站和电动车辆的锂电池包是各自系统的储能元件,由于蓄电池自身的质量问题、蓄电池的充电质量问题和蓄电池自身的寿命限制,在蓄电池的初装和日常维护中,在蓄电池安装和维护更换时经常要搬运和从蓄电池组内拆装蓄电池(或电芯),而绝大多数蓄电池的蓄电池结构上没有可供搬运的把手,搬运和拆装时只能靠用人手夹住蓄电池的表面,由于蓄电池表面非常光滑,在搬运和拆装时经常发生滑手脱落的现象,蓄电池或跌在地上导致损坏,或砸在搬运者的脚上,引起人身损伤,或者提拉电池的极柱造成电池的损坏,这些搬运和拆装的方法不安全、费力、又费时。而蓄电池结构上设有可供搬运把手(如专利文件 CN200610109736.8所示)的蓄电池,该设计方案使蓄电池的结构相对复杂,不适合电池包和带钢制电池架等电池固定形式,并且增加了蓄电池的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安全的、可靠的、省时、省力、成本较低的搬运和拆装工具。技术方案为:
一种提拉装置,专用于通过电极提拉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提拉机构,提拉机构两端分别设置装夹装置。
提拉装置,其特征在于装夹装置包括第一夹片和第二夹片,第一夹片前端边缘具有开口,第一夹片尾端活动连接于提拉装置端部,第二夹片前端具有通孔,第二夹片尾端具有一弯折部,弯折部具有一长孔,第一夹片尾段的宽度小于前端,且尾段设置于第二夹片之长孔内。
提拉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夹片前端边缘开口为半圆形或梯形。
提拉装置,其特征在于装夹装置为一夹片,该夹片尾端活动连接于提拉装置端部,前端具有通孔,该通孔为一大通孔与一小通口连通而成。
提拉装置,其特征在所述夹片为钢制夹片。
提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提拉机构为一拉带,其两端分别与装夹装置活动连接。
提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提拉机构由一拉带及连接板组成,通过连接板将拉带两端与装夹装置活动连接。
提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拉带为尼龙拉带。
提拉装置,其特征在连接板为钢制连接板。
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损坏蓄电池的情况下,轻松的搬运蓄电池和在卧置蓄电池组固定架内,抽拔出单节蓄电池,达到维护和保养时安全、省力、省时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夹装置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夹装置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装夹装置第二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拉机构第一实施例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拉机构第二实施例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装夹装置第一个实施例在搬运及拆装过程中的使用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装夹装置第二个实施例在搬运及拆装过程中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参考图1为本实用型新整体示意图,包括提拉装置1、第一夹片2和第二夹片3。
参考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装夹装置示意图,其包括第一夹片2和第二夹片3,第一夹片尾部设置有供提拉装置1连接的通孔4,其前端设置有开口7,第一夹片的尾端5宽度小于前端宽度6,第二夹片尾部折起8上设置有长孔9,其前端设置有通孔10,第一夹片的尾端5从第二夹片折起8的前面穿过长孔9,构成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装夹装置。
参考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装夹装置示意图,其包括夹片14,改夹片尾部设置有供提拉装置1连接的通孔11,其前端设置有通孔,该通孔由大通孔12和小通孔13组成。
参考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提拉机构第一实施例的侧向结构示意图,包括提拉机构1、第一夹片2、第二夹片3。第一夹片的尾端5从第二夹片折起8的前面穿过长孔9,提拉机构1的末端分别穿过第一夹片尾端5上的通孔4后折起,由铆钉15与将其端头与自身固定铆接,形成提拉机构1和装夹装置的活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派司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派司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391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