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柱式锂电池用管型密封盖组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39737.6 | 申请日: | 2011-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54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陈荣伟;刘坤;景园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市立群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4 | 分类号: | H01M2/04;H01M2/3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 代理人: | 杨晋弘 |
地址: | 23301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电池 用管型 密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柱式锂电池用管型密封盖组。
背景技术
在柱式锂电池发展到现在有ER(锂—亚琉酰氯电池)、CR(锂—二氧化锰电池)、WR(锂—二氧化硫电池)等五十多个规格品种,在使用中厂家发现在高温(85℃)试验中,发现有漏液现象,漏液比例达到1%,同时盖组与外壳在焊接中,又发现经过盖组与电池外壳经过氩弧焊或激光焊后,在焊点重叠部位也造成玻璃绝缘子损伤造成漏液。目前在国内生产厂家中所制造的盖组正极柱都是实芯的,在盖组的正极柱旁边做一个直径为1.2mm的小孔做为电池的注液孔,这样既增加了工序又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使盖组的体积变大,同时在电池注入电解后压入柱塞或钢球时产生的应力,使玻璃受损而造成漏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有柱式锂电池用盖组的正极柱都是实心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柱式锂电池用管型密封盖组。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柱式锂电池用管型密封盖组,包括具有烧结孔的封盖,以及与封盖相连接的正极柱,其特征在于:正极柱为管状正极柱,管状正极柱一端的颈部由电子封接玻璃固封在封盖的烧结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管状正极柱的密封盖组,使电池在高温试验和焊接后的漏液比例大大降低,使密封盖组的耐温性、密封性能大大提高,管状的正极柱,去掉封盖上的注液孔,减少工序降低成本,同时减少了密封钉或钢球压入注液孔时产生的应力。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柱式锂电池用管型密封盖组,包括封盖1,封盖1为一个扁平的圆形本体,其上端面具有一个倒锥体的型腔,在封盖1中心沿轴向设有烧结孔,在封盖1烧结孔内设有管状正极柱3,管状正极柱3一端的颈部由电子封接玻璃4固封在封盖1的烧结孔内,在上端面倒锥体的型腔底部设有一圈隔离槽2,隔离槽的截面为三角形,管状的正极柱的使用可去掉封盖上的注液孔,减少工序降低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市立群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蚌埠市立群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3973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蓄电池补酸装置
- 下一篇:正极端帽、正极端组合体和锂-二硫化铁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