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酱类和腌制类蔬菜运输包装袋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40339.6 | 申请日: | 2011-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6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郑全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全成 |
主分类号: | B65D77/04 | 分类号: | B65D77/04;B65D30/02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田玉兰 |
地址: | 730070 甘肃省兰州***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腌制 蔬菜 运输 装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包装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酱类和腌制类蔬菜运输包装袋。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大量新鲜蔬菜由于运出不及时而产生的变质霉烂,通常就地将新鲜蔬菜制成酱或用盐腌渍,包装后进行运输。现有酱类和腌制类蔬菜运输包装袋,其内袋和中袋均采用聚乙烯薄膜袋,底部用电阻丝热合,在热合过程中,热合部位已受到部分破坏,使得袋体强度降低,或已渗漏;外袋采用聚丙烯编织袋,强度太低,无法保证包装件的密封性。在包装含有流体的物品,特别是流体中含有高盐分时,极易产生渗漏和破裂,运输过程中,产生破包,不仅污染运输的物品,而且对运输安全产生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酱类和腌制类蔬菜运输包装袋,不易渗漏破裂,满足运输要求,消除运输时的安全隐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酱类和腌制类蔬菜运输包装袋,包括由内向外依次相套的内袋、中袋和外袋,内袋为底部滚焊热合的薄膜袋;中袋为底部滚焊热合的薄膜袋;外袋两底角分别沿朝向外袋袋口的方向折叠。
所述的内袋和中袋的尺寸大于外袋的尺寸。
所述的内袋为三层共挤乙烯薄膜袋。
所述的中袋为高压低密度聚乙烯薄膜袋。
所述的外袋采用塑编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酱类和腌制类蔬菜运输包装袋,其外袋两底角分别沿朝向袋口的方向折叠,使两底角分别折叠成斜边,能够缓解冲击时内袋中液状物质对两底角的冲击,保证包装完好。经试验表明:对该运输包装袋加压至5.20kN,无渗漏现象;从1.5m高度连续跌落20次,无破损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运输包装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中:1.外袋,2.连接边,3.中袋,4.内袋,5.缝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解决现有酱类和腌制类蔬菜运输包装袋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的运输包装袋,包括由内向外依次相套的内袋4、中袋3和外袋1;外袋1的两底角分别沿朝向外袋1袋口的方向倾斜折叠,并用缝线5按12针/100mm进行缝合,形成两个倾斜的连接边2,一个连接边2连接外袋1底边的一端和外袋1的一个侧边,另一个连接边2连接外袋1底边的另一端和外袋1的另一个侧边。内袋4和中袋3的尺寸稍大于外袋1的尺寸。
所述的内袋4采用三层共挤乙烯薄膜袋,底部滚焊热合。内袋4需满足以下要求:a.符合食品卫生要求;b.强度高;c.密封性能好,不能渗漏;d.韧性好,特别是低温时,要柔软,有韧性,否则有可能破包或在捆扎时勒破袋子。但不同塑料有不同的性能和用途,一种薄膜袋只能满足一种或两种要求,很难满足内袋4的全部要求,而三层共挤乙烯薄膜袋能将具有不同功能和用途的薄膜分三层同时挤出,形成具有多重特性的薄膜袋,该三层共挤乙烯薄膜袋分为:
内层:添加20%茂金属聚乙烯的1018FA,以提高封口的强度;
中层:添加15%高密度聚乙烯的HTA108,以提高袋体的强度;
外层:添加75%地面的聚乙烯的2426H,以提高袋体的韧性。
所述的中袋3采用高压低密度聚乙烯薄膜袋,底部滚焊热合。
所述的外袋1采用编织密度48×48根/100mm、重量95g/袋、克重84.8g/米的塑编袋。其两底角分别沿朝向袋口的方向倾斜向上折叠,折叠部分与外袋1袋体缝制为一体,能够缓解包装件受到冲击时,内袋4中的液状物质对包装袋两底角的冲击破坏,保证包装件的完好。
使用时,将内袋4、中袋3和外袋1依次相套,组成运输包装袋,在内袋4中灌装需要运输的酱类或腌制类蔬菜,排空内袋4和中袋3中的空气,将内袋4和中袋3的袋口一起捆扎,捆扎部位与袋中的物品可留出一定的空间,不必太紧;将内袋4和中袋3捆扎的袋口折叠后再进行捆扎,将内袋4和中袋3捆扎后的袋口塞入外袋1内,然后,捆紧外袋1袋口,外袋1的捆扎部位与中袋3、内袋4之间尽量不留空间,加之内袋4和中袋3的尺寸稍大于外袋1的尺寸,这样可使得包装件受到外力压迫时,外力基本由外袋1承受,保证内袋4和中袋3不受外力压迫,避免了破袋渗漏现象。
抗压及跌落试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全成,未经郑全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403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猪瘟兔化弱毒标记疫苗毒株的构建及疫苗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塑料袋开口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