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超高压电气设备耐压试验的防风抗晕扩径导线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40641.1 | 申请日: | 2011-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554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温定筠;秦睿;吕景顺;张广东;张凯;郭光焰;刘晓亮;杨照光;张小敏;王维洲;韩旭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H01B1/02 |
代理公司: | 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2102 | 代理人: | 张真 |
地址: | 730050 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超高压 电气设备 耐压 试验 防风 抗晕扩径 导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高压、特高压变压器长时感应耐压试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超高压电气设备耐压试验的防风抗晕扩径导线。
背景技术
目前,电气设备现场交流耐压试验是检查设备在运输过程中是否损坏及安装是否正确,确定设备内部的清洁度及绝缘是否达到规定要求,由此考核设备的制造及安装质量,确保设备安全可靠地运行的有效方法。近年来,随着超高压电气设备交流耐压试验设备制造技术的进步,试验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试验中已多次发现设备缺陷,为保证超高压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投运提供了技术保障。通常鉴于高压试验对环境的要求,交流耐压试验一般安排在天气晴朗、风速适中、温度适宜的环境下进行,温差大、风大沙多的气候条件下不进行超高压电气设备的交流耐压试验。而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的变电站地处戈壁荒漠之上,温差大,风沙多是这一地区的显著特征。原先用于超高压电气设备交流耐压用的扩径加压导线在此种气候条件下暴露出风偏角大、振动剧烈、电晕噪声大的不足,给现场交流耐压试验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用于超高压电气设备耐压试验的防风抗晕扩径导线,从而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用于超高压电气设备耐压试验的防风抗晕扩径导线,其特点在于:所述的防风抗晕扩径导线包括导电钢丝和铝质间隔盘,导电钢丝穿过铝质间隔盘上的导电钢丝安装孔,铝质间隔盘为单个或多个,多个铝质间隔盘间隔设置在钢丝上,间隔距离为2~3米;铝质间隔盘上设置有通风孔。
所述的导电钢丝数量为24根,横截面积范围为3~5mm2。所述的铝质间隔盘直径范围为40~60cm,厚度范围为2~4mm。所述的铝质间隔盘上的通风孔直径范围为5~8cm。
所述的用于超高压电气设备耐压试验的防风抗晕扩径导线,其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其采用钢丝导线,提高了导线的整体强度;采用24分裂导线,风阻显著减小,电晕大大降低;采用铝质间隔盘,减轻了导线质量;铝质间隔盘开孔后,即减轻了导线整体质量,又减小了风阻。该发明计算了不同气候条件下加压导线的各项力学性能,结果更具有针对性;通过利用电磁场分析法研究多分裂加压导线的电场问题,使研究成果更具有理论性,较之以往采用的目测、估算手段更具有可信度;通过综合考虑加压导线间隔盘、导线自重、电场分布等多项因素,研制成功了超高压电气设备耐压试验用的防风抗晕扩径导线,现场试验的应用验证了本发明在电场分布和力学性能方面有显著改善,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超高压电气设备耐压试验的防风抗晕扩径导线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试验时接线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试验时升压过程时序图。
图中,1、导电钢丝;2、铝质间隔盘;3、通风孔。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述。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最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实施例1,如图1、2,所述的用于超高压电气设备耐压试验的防风抗晕扩径导线,其特点在于:所述的防风抗晕扩径导线包括导电钢丝1和铝质间隔盘2,导电钢丝1穿过铝质间隔盘2上的导电钢丝安装孔,导电钢丝安装孔均匀设置在铝质间隔盘2的边缘,铝质间隔盘2为单个或多个,多个铝质间隔盘间隔设置在导电钢丝上,间隔距离为2米;铝质间隔盘2上设置有通风孔3。
所述的导电钢丝1数量为24根,横截面积为3mm2。所述的铝质间隔盘2直径为40cm,厚度为2mm。所述的铝质间隔盘2上的通风孔3直径范围为5cm。
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铝质间隔盘间隔为3米;导电钢丝1横截面积为5mm2。所述的铝质间隔盘2直径为60cm,厚度为4mm。所述的铝质间隔盘2上的通风孔3直径为8cm。
实施例3,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铝质间隔盘间隔为2.5米;导电钢丝1横截面积范围为4mm2。所述的铝质间隔盘2直径范围为50cm,厚度范围为3mm。所述的铝质间隔盘2上的通风孔3直径范围为7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甘肃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406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局部放电在线检测系统
- 下一篇:基于时域反射特性的电缆局部放电定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