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纤连接器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42119.7 | 申请日: | 2011-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30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苏聘胜;余红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G02B6/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连接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传输光信号的光纤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光信号传输具有速率快,受干扰小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间的信号传输。而用于光信号传输的光纤连接器组件为整个信号传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直接采用光纤作为连接接口时,由于光纤尺寸较小,则附着于连接接口(光纤末端)处的灰尘会阻碍光信号从连接接口处透射,故需要克服该影响因素。
2009年1月14日公开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1345358A号所揭示了一种可传输光信号的光纤连接器组件,该光纤连接器组件包括互配的第一光纤连接器及第二光纤连接器。第一光纤连接器包括第一本体,安装在本体的第一透镜以及与第一透镜光耦合的第一光纤。第二光纤连接器包括第二本体,安装在第二本体的第二透镜以及与第二透镜光耦合的第二光纤。光信号先在第一光纤内传输,经过第一透镜扩大后射入第二透镜,然后进入第二光纤内传输。而光纤与透镜需要固定在一起,以确保光信号的可靠传输。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在透镜上面设置可收容光纤末端的盲孔且在盲孔内加入光学胶的方法,使光纤与透镜固定。然而,由于盲孔的尺寸较小,当光学胶射入盲孔时,盲孔内空气难于排出而形成气泡,导致严重影响光讯号的传输。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光纤连接器组件进行改进以克服其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提供一种可确保光信号传输的光纤连接器组件。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纤连接器组件,其包括透镜、光纤以及粘接透镜与光纤的光学胶,所述透镜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收容槽以及与收容槽相连通的通孔,光学胶灌入收容槽内,光纤插入收容槽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透镜上设置与收容槽相连通的通孔,可防止在光学胶灌入通孔时,通孔内的空气难于排出而形成气泡,而严重影响光讯号的传输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光纤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视图。
图3是图1的分解图。
图4是图1沿A-A方向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光纤连接器组件100包括透镜10、连接至透镜10并可与透镜10光耦合的光纤30以及用于粘接透镜10与光纤30的光学胶20。
透镜10包括透镜本体1、位于透镜本体1前缘的若干具有部分球面结构的透镜凸部2。所述透镜凸部2成一排布置,并沿横向分开。若干光纤30分别延伸入透镜本体1且与透镜凸部2沿前后方向对齐。光信号自光纤30进入透镜本体1后从透镜凸部2内射出。
透镜本体1包括横向延伸的主体部11、自主体部11两侧向后延伸的一对扣持臂12、自主体部11后缘向后突出的且位于扣持臂12之间的支撑部13以及自设置在主体部11前缘两侧的一对向前延伸的定位柱14。
透镜本体1的主体部11上设有若干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收容槽110。收容槽包括尺寸不同的第一收容槽111、第二收容槽112以及第三收容槽113的三部分结构。第一收容槽111、第二收容槽112以及第三收容槽113沿前后方向依次布置,且径向尺寸逐渐增加。此外,主体部11上面还设有若干通孔114,这些通孔114分别与收容槽110的前端(第一收容槽111的前端)相连通。通孔114沿上下方向延伸并与收容槽111(第一收容槽111)垂直。支撑部13上设有若干定位槽131,这些定位槽131分别与相应的收容槽110沿前后方向对齐且与第三收容槽113导通。定位槽131的横截面为半圆形,且其半径与第三收容槽110的截面半径相同。
每一光纤30包括内芯31、包覆于内芯31外面的第一内层32以及位于第一内层32外面的第一外层33。
组装时,现将光学胶4灌入收容槽110内,光学胶20流入第一收容槽111内并达到第一收容槽111的前端。由于通孔114的直径为0.05mm,较第一收容槽111的直径小,从而既能将第一收容槽111的气体排出又能防止光学胶20大量从其中溢出的功能。光纤30插入收容槽110内,且内芯31的前部收容于第一收容槽111内,第一内层32的前部收容于第二收容槽112内,第一外层33收容于第三收容槽113内并从定位槽131内向后延伸出去。
内芯111的前端与透镜本体1第一收容槽111前端的间隙被光学胶20填充,从而确保光信号的可靠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4211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拉链组装机
- 下一篇:应用直管段异形换热管的热交换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