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晶体硅异质结叠层太阳电池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42124.8 | 申请日: | 2011-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30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周之斌;童朝俊;周金莲;方健;张成停;林雁;周恩哲;刘霞;刘志勇;杨健;丁开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明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1/06 | 分类号: | H01L31/06;H01L31/0336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4100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晶体 硅异质结叠层 太阳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晶体硅异质结叠层太阳电池,属于太阳能、微电子和太阳电池制造工业。
背景技术
采用非晶硅和晶硅结合获得的异质结太阳电池已获得极大地成功,2010年,日本三洋电子的晶硅异质结太阳电池(HIT太阳电池)最高效率已经达到23%。理论分析,晶硅太阳电池的效率可以达到29%,可见,电池的效率还有一定的提高空间。除了硅材料本身的质量导致的载流子复合、少子寿命降低,进而影响了电池效率的因素之外,这类异质结太阳电池的效率损失主要发生在正背面的非晶硅薄膜中、以及非晶硅薄膜与晶硅的交界面上。如果要进一步提高效率,必须要优化正、背面的非晶薄膜,包括选择更合适的光学禁带宽度和电学迁移率等。
中国发明专利ZL200410052858.9公布了采用该技术制备出非晶硅和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的成果。但该专利仅仅采用了非晶硅薄膜与晶体硅形成异质结的结构,没有深入地考虑如何利用好光波波长的长波段和短波段的光子。本专利是对专利ZL200410052858.9的一个补充,采用了不同光学禁带宽度的材料与晶体硅构成异质结太阳电池,实现更宽的光谱响应,达到提高太阳电池效率的最终目的。
实现本专利所描述的非晶和晶体硅异质结结构,同样可以采用中国发明专利ZL200410052858.9所公布的技术,就是热丝化学气相沉积,但也可以采用传统的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相比而言,热丝化学气相沉积更具优势,因为它可以实现高速高质量沉膜的大规模生产的目标。
实用新型专利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晶体硅异质结叠层太阳电池,解决和补充现有电池结构和技术的不足和缺陷。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晶体硅异质结叠层太阳电池,包括有晶体硅原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晶体硅原片的正、背面分别沉积有本征非晶硅薄膜,所述的本征非晶硅薄膜的表面分别沉积有重掺杂P型SiC薄膜、重掺杂非晶Ge薄膜,并分别形成异质结,重掺杂P型SiC薄膜、重掺杂非晶Ge薄膜的表面分别沉积有透明导电薄膜,所述的透明导电薄膜上分别制备有正、背面电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采用多晶硅材料制备晶体硅非晶硅薄膜异质结太阳电池,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该类电池的大规模生产和销售,采用能带工程技术,和宽带隙和窄带隙的碳-硅-锗元素的合金薄膜材料,运用量子阱的能带工程技术降低光学的有效带宽,拓宽太阳电池的光谱响应宽度,使电池的长波端的光谱响应阈值从晶体硅的900nm延长到红外2000nm,短波端的光谱响应阈值也从360nm扩展到320nm。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池结构图。
1、晶体硅原片 2和4、本征非晶硅薄膜 3、高掺杂p型非晶SiC薄膜 5、高掺杂的非晶Ge薄膜 6和7、分别为透明导电薄膜 8和9、分别为两个面的栅线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晶体硅异质结叠层太阳电池,包括有晶体硅原片1,晶体硅原片1的正、背面分别沉积有本征非晶硅薄膜2、4,本征非晶硅薄膜2、4的表面分别沉积有高掺杂P型SiC薄膜3、高掺杂非晶Ge薄膜5,并分别形成异质结,高掺杂P型SiC薄膜3、高掺杂非晶Ge薄膜5的表面分别沉积有透明导电薄膜6、7,所述的透明导电薄膜上分别制备有正、背面栅线电极8、9。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单晶硅片为主体材料,在正面沉积禁带宽度大于1.14eV的非晶SiC薄膜3,和在背面沉积禁带宽度小于1.14eV的非晶Ge薄膜5。
由于非晶硅薄膜2和4的禁带宽度为1.6eV,也就是说,非晶硅可以阻挡部分波长小于700nm的光子入射到晶硅材料中。而非晶SiC薄膜3的禁带宽度为2.5eV,如果采用这样的宽禁带(2.5eV)的非晶SiC薄膜3,可将这个限制从700nm往短波的方向推进到490nm。
在背面也还可以沉积禁带宽度小于1.6eV的非晶锗G薄膜5,非晶锗G薄膜5的禁带宽度小到1.1eV,其对波长在800nm到1120nm的红外光具有部分吸收,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最终改善红外波段的光谱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明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芜湖明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421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