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药熬制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44705.5 | 申请日: | 2011-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365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16 |
发明(设计)人: | 宣伯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宣伯民 |
主分类号: | A61J3/00 | 分类号: | A61J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9 浙江省杭州市上***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药 熬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中药制剂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中药熬制器。
背景技术
中医中药历史悠久,经过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发展,其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得到不断的提高。现在就医服药选择中医中药的人也大有人在,特别是一些年龄偏大的中老年群众和一些病后还在恢复或是身体较为虚弱的人,都偏爱中医中药。在服用中药时,必须制成一定的剂型。在中药制剂的类型中,占比例最大的是汤剂。制成中药汤剂的过程,即是把药物放入清水或药汁中进行煎煮,让药物中的有效成份溶解至水或药汁中,然后去渣喝汤。过去,人们都是把中药干品拿回家自己煎煮。现在由于观念的改变,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力求方便和轻松,所以,许多人都不再采用自己煎药的方式,而是让专业从事煎煮中药的部门代为煎药。这些专业煎药部门由于要承担的煎药量极大,目前使用的均是大容积的煎药设备,不可能采用每帖药单独煎煮的方法。只能采用相同的药物集中进行煎煮,然后由煎药工将汤汁进行分配的操作流程。同时,中医在开药过程中,为了适应目前的汤剂制剂流程,只好尽量缩小药物的选择品种范围。这样,各种药物无法在煎煮过程中进行相互反应,影响药效;增加了一道汤汁分配工艺,剂量的控制困难加大;中药的宝库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埋没了一些有奇效、特效的冷门药种的价值。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药熬制器,克服目前专业中药煎药部门无法进行每贴药单独煎煮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架、锅体、锅盖和加热器,在所述锅体内设有至少一圈圈隔板,在由所述圈隔板分隔的圈内至少设有一片间隔板;在所述锅体内所分隔出的每一间小格上装有放液管,在所述放液管的外露于锅体外的管段上装有放液阀。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是把所述锅体进行分隔,使锅内容积变为互不相通的小间。在进行煎煮中药时,每一帖药有一个单独容积的小间,可以保证药物配伍剂量的正确,每帖药中的各种药物之间也能正确地发生化学反应,使每帖药的效果得到最大的发挥。煎煮好后,每个小间中的药汁可通过所述放液管由所述放液阀控制放出。
为了使煎煮后的药汁能完全放尽,所述放液管是紧贴锅底面装置的。所述锅体上装有抬架,便于在药汁放干后,所述锅体内各小间中的药渣的倾倒。
对照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能使专业煎煮中药的部门,在承担煎药量很大时,仍能做到每一帖中药单独煎煮。从而保证药量的正确和药效的充分发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中:1、支架,2、锅体,3、锅盖,4、加热器,5、圈隔板,6、间隔板,7放液管,8放液阀,9抬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根据图示制作好本实用新型,检查圈隔板5和锅体2的底部的结缝之间无渗漏缝隙;检查间隔板6与锅体2的底部、圈隔板5及锅体2的外围护边之间无渗漏缝隙;检查放液管7和其它部件上的接触处无渗漏缝隙。然后,在锅体2内的每个小间内放上一帖不同配伍的中药,关闭各放液阀8,加足水,盖好锅盖3,就可以开启加热器4进行中药的煎煮了。煎好后,就可以通过放液管7把每个小间的药汁放入不同的容器。最后,用抬架9抬起锅体2,把药渣倒入指定的地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宣伯民,未经宣伯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447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