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缝轴承钢管管端加热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20044913.5 申请日: 2011-02-22
公开(公告)号: CN202063964U 公开(公告)日: 2011-12-07
发明(设计)人: 赵健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健力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21D9/08 分类号: C21D9/08
代理公司: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代理人: 胡根良
地址: 311800 浙江***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无缝 轴承钢 管管 加热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缝轴承钢管管端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无缝轴承钢管管端加热装置是利用煤气燃烧加热管坯,这种加热装置的存在如下缺点:工艺落后、污染严重,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灰渣、焦油渣等残料难以彻底去除;发热值低、燃烧不稳定,能源消耗大,热能利用率低;加热过程需要操作工人不断翻料,劳动强度大。由于传统的无缝轴承钢管管端加热装置存在的种种缺陷不利于企业发展、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已经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型的加热方式-感应加热,它主要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把坯料放在交变磁场中,使其内部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产生焦耳热来加热坯料,具有节能、高效、易于自动控制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冶金行业;如中国国家专利局于2010-12-22、2009-1-21分别公开两种用于钢管中频感应加热装置,虽然都涉及钢管感应加热,但整体加热与局部加热有所不同,整体加热需要保证钢管在感应线圈的中心位置,以提高加热效率及加热均匀度;而局部加热除了考虑加热均匀度外,还需要对钢管端部加热的长度进行调整,若加热长度长短不一,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还会为后续加工带来难度,但现有技术中未有对该技术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针对传统加热装置以及现有中频感应加热装置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无缝轴承钢管管端加热装置,自动控制加热温度,生产流程自动化,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并解决钢管管端加热长度不一致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无缝轴承钢管管端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频加热炉,中频加热炉两端分别设有进料口与出料口,进料口处设有存放钢管用的上料台架,上料台架与进料口之间设有管端对齐装置,上料台架上设有第一给料器用于向管端对齐装置逐一输送钢管;管端对齐装置与进料口之间设有将对齐后的钢管转送至中频加热炉进料口的第二给料器,所述中频加热炉内设有将钢管从进料口输送至出料口的输送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料台架包括倾斜设置的承料板以及支撑承料板的立柱,所述第一给料器设置在承料板的低位端。倾斜设置的承料板可使钢管自动滚向第一给料器,减少人工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给料器为转动连接在承料板低位端的半月形给料辊,给料辊来回往复转动将钢管逐一输送至管端对齐装置内。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起到挡料、间隔送料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管端对齐装置包括辊轮座以及沿钢管轴向排布在辊轮座内的若干个辊轮总成,辊轮总成由两个对称托接在钢管底部的对齐辊轮组成,辊轮座一端设有挡板,所述的若干个辊轮总成同向转动将钢管的加热端推抵至挡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对齐辊轮为锥面轮,便于钢管对齐时的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给料器为设在管端对齐装置辊轮座两端的半月形给料轮,两个给料轮同步转动将对齐后的钢管转送至中频加热炉进料口。

进一步的,两个给料轮之间设有倾斜状的导向板,导向板的低位端靠近中频加热炉进料口。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装置上方设有紧贴钢管管壁的压板,所述压板配合输送装置的输送运动使钢管边前进边旋转,钢管管端加热更均匀。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装置为链式输送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相对于传统加热装置具有污染小、能源利用率高、工人劳动强度小、加热效率高的特点;相对于现有中频感应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管端对齐装置预先对钢管管端进行对齐,确保管端加热长度一致,提高钢管的后续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无缝轴承钢管管端加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管端对齐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频加热炉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为无缝轴承钢管管端加热装置,包括中频加热炉1,中频加热炉1两端分别设有进料口10与出料口11,进料口10处设有存放钢管用的上料台架,上料台架与进料口10之间设有管端对齐装置3,上料台架上设有第一给料器用于向管端对齐装置3逐一输送钢管;管端对齐装置3与进料口10之间设有将对齐后的钢管转送至中频加热炉进料口10的第二给料器,中频加热炉1内设有将钢管从进料口10输送至出料口11的输送装置。输送装置采用链式输送带1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健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健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449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