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型带检伪点钞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44963.3 | 申请日: | 201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63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毛利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日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D13/00 | 分类号: | G07D13/00;G06M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京大律师事务所 11321 | 代理人: | 李光松 |
地址: | 215133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带检伪 点钞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纸币检伪清点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小型带检伪点钞机。
背景技术
点钞机是一种金融专用设备,它采用机电一体化结构,可同时实现纸币的点钞、计数,识别纸币的真假、残破、新旧,从而进行纸币计数清理分选归类工作。点钞机可以大大减轻人们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目前,小型点钞机在清点过程中,碰到假币、残币等情况会停机报警,提醒客户有异币存在;另外,当出现卡钞现象时无法保证纸币完好的取出,日常清洁不方便,需要专业的维修人员才能进行维护和保养。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点钞机存在的停机报警、卡钞取出时容易损坏纸币、内部清洁维修不方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带检伪点钞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型带检伪点钞机,其包括:左侧板、右侧板、设置在左、右侧板之间的上隔板组件、设置在左、右侧板之间并位于上隔板组件下方的隔板组件、设置在左、右侧板之间并位于隔板组件下方的下隔板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如下:(1)整体机架分成三个部分,上下两个隔板组件打开后,可以方便维修和清洁机器;(2)采用CIS传感器图象采集系统对纸币进行图象采集扫描,使检测速度及准确性都大大提高。(3)CIS图象采集系统中的发光源采用1/4的RGB或G或B光源、1/2的IR光源、1/4的RGB或G或B光源的组合结构光源,来降低成本,提高处理器的运算速度,在低成本小型点钞检伪系统中可达到较高的检测效率。(4)导光柱结构,只采用一对红外发射接收管,即可完成纸币长度方向的传送位置检测,简化了机器内部结构,减少内部空间,降低产品成本。
由于本实用新型具有上述特点,在清点过程中,遇到假币、残币等情况机器会继续清点,并把假币、残币等异币被送到废币斗,大大提高点钞速度及检测精度。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打开按钮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CIS图象采集系统中的发光源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柱结构示意图;
其中:1、接钞斗;2、叶轮;3、废币斗;4、显示屏;5、进钞斗;6、CIS图象采集系统;7、上隔板组件;8、打开按钮;9、隔板组件;10、下隔板组件;11、限位销;12、上固定轴;13、按钮轴;14、下固定轴;15、套钩;16、左侧板;17、右侧板;18、扭簧;19、导光柱;20、发射管;21、接收管;22、发光源;23、传动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小型带检伪点钞机包括:左侧板16、右侧板17、设置在左、右侧板(16、17)之间的上隔板组件7、设置在左、右侧板(16、17)之间并位于上隔板组件7下方的隔板组件9、设置在左、右侧板(16、17)之间并位于隔板组件9下方的下隔板组件10,在隔板组件9前端安装有CIS(Contact Image Sensor接触式图像传感器)图象采集系统6及MG磁性检测系统,在下隔板组件10上装有一对红外发射管18和接收管19,在其对应上方的隔板组件9上装有导光柱19。接收装置包括接钞斗1和废币斗3,分别纵向排列在正前方,通过CIS图象采集系统及MG磁性检测系统对纸币进行快速检测,辨别真伪。
如附图2所示,上隔板组件7可绕上固定轴12旋转,固定轴12上装有扭簧18,扭簧18可控制上隔板组件7打开时的角度。下隔板组件10可绕下固定轴14旋转。
如附图3所示,上固定轴12和下固定轴14均固定在左侧板16和右侧板17上,限位销11也固定在右侧板17上。打开按钮8固定在按钮轴13上,按钮轴13可带动套钩15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日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苏州日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449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