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吊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45298.X | 申请日: | 201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84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黄汉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汉卿 |
主分类号: | B62H3/12 | 分类号: | B62H3/12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中国台湾彰化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吊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架的定位技术,特别是指一种组合式吊架的构造。
背景技术
中国台湾新型专利案公告第341086号,揭露一种自行车展示架包括一主架体和一固定架,该固定架在一根支撑架一端牢固一ㄩ形片,然后焊接于主架体上,支撑架另一端连接一杆件,可相对支撑架摆动。该杆件两端分别插入一套合件,在套合件上方成形一U形槽,供自行车架挂置于U形槽内,达到展览的目的。由于固定架焊固于主架体上,不能调节高、低位置,所以展示功能显得单调,有加以改良的必要。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人深入探讨先前技术存在的问题,依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研发与制造的经验,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终于成功开发出一种吊架,以改善现有物品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挟持功能,可调节高低位置且使用方便的吊架。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吊架结构,包括:
一长形物;
一基座,套在长形物外部,依长形物长度方向位移;
一定位单元,弹性偏离基座为常态,挟制长形物外部,调节基座在长形物的高度;及
一钩挂组件,连接于定位单元,可摆动。
所述基座由一第一合并件枢接一第二合并件组成,两合并件彼此相对的表面分别陷入一凹部,可围成供长形物插入的孔洞,第一合并件在凹部背后设一容纳槽,在第二合并件对应容纳槽口处突出一隆起部,该隆起部两旁各凹陷一缺口;所述定位单元包含一扳动片,周边布置一承载部和一对扁轴部,该扁轴部插入隆起部对应的缺口中,扁轴部和承载部之间设有一挟持部,允许长形物通过挟持部而插入合拢后两合并件的凹部中;一弹性件,两端之一深入第一合并件的容纳槽,另一端与扳动片相抵,使扳动片弹性偏离基座的同时,挟制长形物外部具备定位功能;所述钩挂组件包含一支撑件,其中间部位螺接于承载部及多个钩体,连接于支撑件上。
所述第一合并件以凹部为基准,两边之一成形一中空的枢接部,另一边弯设一第一凸部;所述第二合并件位于凹部一边成形两环部,套在枢接部外面供插销逐一穿过,凹部另一边弯设一第二凸部,靠拢于第一凸部予以锁固。
所述扳动片的挟持部为U形槽设计,槽壁相隔距离等于或大于两凹部所框围孔径,并在扳动片竖起一短片,供弹性件端部套于短片外围。
所述扳动片相对挟持部处锁固一扣件,该扣件具有一成形于边缘的圆弧槽,配合挟持部形成供长形物插入的孔洞。
所述承载部周边设置一个以上的制止块,限制支撑件为既定幅度的摆动。
所述长形物是管体、杆体、柱体或伸缩管件之一。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吊架结构采用组合手段,加上挟制构造所具备的定位效果,达成高度的调节功能。
本实用新型吊架具备下述优点:
1、基座、定位单元及钩挂组件的结构简单,配合管状、杆状或柱状等长形物之一,就能组成吊架予以使用,非常方便。
2、定位单元弹性偏离基座为常态,可挟制长形物外部而具备定位的效能,轻易扳开予以位移,操作容易且不费力,轻松调节基座在长形物的高度,还能同步移动钩挂组件。
3、勾住物品,除了展览外,还能利用重量增加定位单元的夹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核心元件拆卸分解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核心元件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核心元件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核心元件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核心元件配合柱体组成吊架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核心元件配合管体组成吊架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核心元件依管长方向调节高度的使用情形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核心元件配合伸缩管件组成吊架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立体图;
图9为图8吊架勾住自行车的展示状态参考平面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基座 11第一合并件 12第一凹部
13枢接部 14第一凸部 15容纳槽
16螺接组件
20第二合并件 21第二凹部 22环部
23第二凸部 24隆起部 25缺口
26插销 27扣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汉卿,未经黄汉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452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