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蜂巢帘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45460.8 | 申请日: | 2011-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50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郑立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立铭 |
主分类号: | A47H23/04 | 分类号: | A47H23/04;A47H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蜂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蜂巢帘,尤指一种通过下轨内部设置按压装置与自动收线装置并配合连接上、下轨、帘片组之间的拉绳件而具有卷收或展开功能的蜂巢帘。
背景技术
现今市面上见及有例如:百叶窗帘、百折窗帘、罗马帘、......等窗帘结构,其主要是装设于居家门窗等地点,用以达到遮蔽阳光及装饰的功能,且依不同消费者的使用需求,一般窗帘帘布近两侧概为必需利用帘布多个卷线轮组上升或下降控制其卷收及展开动作。但是,该帘布多个卷线轮分布设置在上轨内部导槽中,让多个卷线轮相互间的多组拉绳卷绕,多组拉绳缠绕不规则又复杂,难以作规则性绕设,还不能有效率控制帘布卷收及展开作业。
由此,为了改善上述窗帘多组拉绳缠绕不规则又复杂缺点,于是研制了如美国第7,373,965号所示窗帘10结构,参见图1和图2,其主要包括有座体11、控制开关12及拉绳组13,其利用各拉绳131可集中穿伸出座体11底部穿孔(图未示)及控制开关12的定位件通孔(图未示)及按压件121通孔(图未示)的设计,使各拉绳131下端部可集中位于座体11下方,并通过该单一控制开关12予以控制各拉绳131的活动状态,于窗帘10卷收过程中,使用者需以一手按压控制开关12的按压件121,再以另一手向下同时拉动各拉绳131的下端部,才能一次完成窗帘10的卷收作业(如图3),但当窗帘10卷收后,拉绳131呈现过长的长度,拉绳131无卷收或隐藏的设计,容易作为小孩游戏伴玩的物,甚至会酿成缠绕的危险事故;另该窗帘10整体宽度若大于自家门窗的实际宽度,其购买后必需自行裁切窗帘10的两侧,然因窗帘10两侧各设有拉绳131容易被裁切,破坏整体窗帘10的结构,则在使用上并非最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窗帘拉绳无卷收或隐藏的安全性问题,以及窗帘两侧的拉绳容易被裁切等缺点,利用拉绳件衔接上、下轨与帘片组之间,再通过自动收线装置的转动,以控制蜂巢帘卷收及展开作业,更令蜂巢帘的拉绳件不会因进行裁切施工组装作业的过程而被破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蜂巢帘,其蜂巢帘包括:一上轨;一下轨,为一间隔设置于上轨下方;一帘片组,设置于该上、下轨之间,具有多个帘片及一拉绳件并与该自动收线装置形成连结关系;一按压装置,设置于下轨内部,所述按压装置包含可相互活动套接的一定位件及一按压件,以及一设于定位件与按压件之间的弹性件;以及一自动收线装置,设置于下轨内部,所述自动收线装置包含一限位组与其内枢接的一传动组。
进一步地,所述上轨形成有可供拉绳件卡止并贯穿底部的第一穿绳孔,下轨形成有可供拉绳件卡止并贯穿顶部及与第一穿绳孔对应的第二穿绳孔。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件对应下轨的第二穿绳孔设有穿孔及内面设有对应沟槽,该按压件设有与定位件的穿孔对应的通孔,及分别对正对应沟槽的两凸块;该弹性件为弹簧;该拉绳件设第一端穿入上轨的第一穿绳孔并固定,相对设的第二端串接多个帘片、下轨第二穿绳孔并通过按压装置的定位件穿孔及按压件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组包括一座体。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包括一套置于所述座体设第一容室对应固定凸轴的弹片轮、一设置在弹片轮并以两端部卡钩在其内的弹片、一设在弹片轮末端的第一传动轮、一套置于所述座体设第二容室对应固定凸轴的收线轮,及一设在收线轮末端并与第一传动轮形成啮合动作的第二传动轮。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包含一弹性组件,该弹性组件可为S形弹片。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另包含一第一传动轮及一第二传动轮,所述弹性组件的两端个别连接第一传动轮及第二传动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轮上方设有一凸出部,并在中段位置设一凹环部,第二传动轮上方设有一凸出部,在中段位置设一与第一传动轮对应的凹环部。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组至少包括一上压板与一下压板。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包括一套置于所述座体设一容室对应固定凸轴的旋转轮,该旋转轮外侧设一收线轮,以及一设置在旋转轮内侧并以两端部、卡钩在其内的弹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立铭,未经郑立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454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塑料中空板周转箱
- 下一篇:液晶配向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