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六氯乙烷干燥及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46267.6 | 申请日: | 2011-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16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8 |
发明(设计)人: | 贺辙;钱继新;邵学清;李建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振氟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19/043 | 分类号: | C07C19/043;C07C17/39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5522 江苏省常熟市江苏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乙烷 干燥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干燥及回收装置,特别是一种精细化工行业中六氯乙烷干燥及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六氯乙烷六氯乙烷用作有机合成的原料,军事上用于制造烟雾弹、铝及其合金的脱气剂,在金属冶炼行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前景。
六氯乙烷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四氯乙烯通氯反应后生成六氯乙烷后放入结晶器经过碱洗和水洗后,结晶,离心脱水后进入烘箱干燥。六氯乙烷作为脱气剂和制造烟雾弹的原料,对水份的要求极高。传统的干燥方法是用热风循环干燥烘箱进行干燥,但由于六氯乙烷极易升华,因此干燥时温度很低,这样使得干燥时间非常长、干燥效果差,产品品质很难达到客户的要求,且在长时间的干燥过程中仍然不能避免由于升华带来的大量的物料损失(损失量一般在10%-15%),升华出去的物料还会严重影响周围的操作环境,对操作工人的健康带来危害。
因此如何能有效的干燥六氯乙烷,同时如何避免在干燥过程中六氯乙烷升华带来的损失,是一直困扰六氯乙烷生产企业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的干燥六氯乙烷达到质量指标,同时能够有效地回收由于升华带来的巨大损失,改善工人操作环境的六氯乙烷干燥及回收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六氯乙烷干燥及回收装置,其包括流化床和接收罐,流化床的外部一侧通过进气管连接加热器,加热器一端连接有送风机,流化床上部通过排气管连接旋风分离器,旋风分离器的出气端连接引风机,引风机通过气管与接收罐的一侧上部相连,气管深入接收罐的内部,引风机与接收罐之间的气管内还设置有喷淋球,所述喷淋球与接收罐的一侧的底部设置的循环泵连接,接收罐的另一侧上部设置有排气管,排气管内部装有挡板,接收罐的另一侧下部装有放料口。
加热器通过蒸气加热后,送风机将热风吹入流化床,流化床的床体上部通过排气管连接旋风分离器,热风与物料接触后将吹起的六氯乙烷粉尘和六氯乙烷升华气体在旋风分离器中分离,六氯乙烷粉尘沉降下来,气体由引风机引出。
大部分气相物料会在进气管中溶于喷淋液,接收罐的另一端上部装有排气管,排气管上装有挡板,可以有效的阻止接收罐中的物料被吹出。
为了有效地控制接收罐内液体的液位,所述接收罐的外部设置有液位计。
本实用新型装置设计结构合理,与传统烘箱干燥相比,流化床干燥效果好,时间短,省能耗;干燥时六氯乙烷粉尘和升华出来的气体经过后续回收装置中,固体粉尘在旋风分离器中沉降下来,升华气相经过喷淋装置和与接收罐中四氯乙烯接触,全部溶解在四氯乙烯中,当六氯乙烷在四氯乙烯中达到一定浓度后回反应釜重新利用。
整个装置既能使六氯乙烷达到质量指标,又节省了能耗,还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最重要的是大大减少了消耗,以年产3000吨六氯乙烷生产线为例,每年可回收六氯乙烷约400吨,合人民币500万元。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六氯乙烷干燥回收装置包括流化床3、旋风分离器4、喷淋球6和接收罐8。
流化床3一侧装有送风机1和加热器2,加热器2通过蒸气管加热。当六氯乙烷进入流化床3干燥时,送风机1将热风送入流化床3吹干物料。
流化床3的上部排气管道上安装旋风分离器4,当固体粉尘进入旋风分离器4后,在此沉降下来。旋风分离器4后面安装引风机5,引风机5的出气管道进入接收罐8中,喷淋球6安装在引风机5的出气管道中央,数量为2个,通过循环泵7与接收罐8中的介质相通,当升华的六氯乙烷气体被引风机5带出时,被喷淋球6喷出的四氯乙烯溶解,进入接收罐8中。
引风机5与接收罐8之间的气管深入接收罐8的内部,接收罐8内装入四氯乙烯,液面高度稍高于接收罐气管的底端2厘米。
未被喷淋完全溶解的部分通过与接收罐8内液面直接接触溶解吸收。接收罐8上装有排气管9,排气管9上装有挡板10,可以阻止接收罐8内四氯乙烯被吹出。接收罐8上还装有液位计11,能有效控制接收罐8内液位。
接收罐8底部开有放料口12,当接收罐8内六氯乙烷达到一定浓度时,从此处放出回收利用。
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振氟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常熟振氟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462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