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夹拉链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46644.6 | 申请日: | 2011-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385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黄成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成友 |
主分类号: | A44B19/24 | 分类号: | A44B19/24;A44B19/26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信三星专利事务所 51106 | 代理人: | 贺元 |
地址: | 618100 四川省德阳市中***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拉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链,具体是一种拉动时防夹物的拉链。
背景技术
现有的拉链一般由相互配合的拉链头和链带组成,为了方便拉链头在链带上的滑动、使链带上对应的链齿快速啮合,拉链头前端的链齿入口一般设计地比链齿的尺寸要大一些。因此,在拉动拉链头时,经常会不小心将链带附近的柔软之物卷进拉链的链齿入口,如衣物、皮肤等,特别是婴幼儿的皮肤,十分容易卷入拉链头内。这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一般拉链头内有其他物品卷入后,链齿入口容易被卡住、使拉链头在链带上进退两难,轻则损伤衣物,重则伤及皮肤。同时,由于卷入的物品和链带同时进入链齿入口,链齿啮合时,使物品夹持在啮合的链齿之间,使得物品更是难以取出、拉链头难以拉动,甚至只有通过采用破坏性的手段,才能将夹在其中的物品取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动时不易夹物的防夹的拉链。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夹拉链,包括拉链头、链齿和链带,所述拉链头包括拉链头本体及其象鼻上的拉片,该拉链头本体前端设置有两个链齿入口、后端设置有一个链齿出口,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条链带滑槽,所述链齿入口和链齿出口附近设置有防夹挡板,所述防夹挡板沿拉链头本体的侧面表面设置,分别延伸出拉链头本体的前、后两端一段距离。
所述拉链头本体包括顶板和底板,顶板和底板前端中部设置有连接柱、构成两个链齿入口,顶板和底板的左右两侧对应设置有滑槽挡板、构成两条链带滑槽;所述防夹挡板沿滑槽挡板表面设置,分别延伸出滑槽挡板的前、后两端一段距离。
所述防夹挡板左、右对称设置在顶板和/或底板侧面的滑槽挡板上。
所述防夹挡板的高度从与拉链头本体的连接部分至末端依次递减。
所述防夹挡板与拉链头本体的连接处采用“R” 圆弧过渡。
所述防夹挡板的末端采用“R” 圆弧过渡。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拉动时不易夹物、伤人的防夹拉链,在拉链拉动时,前后端设置的防夹挡板分别产生向前向外和向后向外的推力,将有可能被卷入链齿入口的衣、物推开,使链齿不易卡住、滑动方便、使用安全,结构简单、可一次铸造完成,不需进行其他加工处理、制作过程方便、简单,易于使用和大规模的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拉链头本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拉链头本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表示:1-顶板,2-象鼻,3-链齿入口,4-前挡板,5-链带滑槽,6-底板,7-滑槽挡板,8-后挡板,9-链齿出口,10-拉片,11-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防夹拉链,包括配套安装的拉链头、链齿和链带,链带左、右对称布置、两条链带上对应安装有链齿,拉链头套接在链齿上,通过拉链头的在链带上的拉动,链齿相互啮合或分离,使得链带合为一体或分开。拉链头包括拉链头本体和拉片10,拉片10的一端呈环形、连接在拉链头本体的象鼻2上。拉链头本体前宽后窄,包括顶板1和底板6,顶板1和底板6上下布置,中间具有空隙,两者前端中部设置有连接柱11、连接柱11两侧的空隙构成两个链齿入口3;顶板1和底板6的左右两侧对应设置有竖直方向的滑槽挡板7,滑槽挡板7之间具有空隙、构成两条链带滑槽5;两者后端的开口对应、组合为一个矩形状的链齿出口9。上述设计,使得拉链头本体的内部空腔呈对应两条链带和链齿的“Y”状滑槽。
本实用新型独创的防夹结构在于:在拉链头本体上的链齿入口3和链齿出口9附近设置有防夹挡板,其中,链齿入口3附近设置的防夹挡板为前挡板4、链齿出口9附近的防夹挡板为后挡板8。防夹挡板沿拉链头本体的侧面表面设置,分别延伸出拉链头本体的前、后两端一段距离。前挡板4和后挡板8分别成对设置、相对拉链头本体左右对称,设置在顶板1的侧面或者底板6的侧面;又或者防夹挡板有4对,为2对前挡板4和2对后挡板8:2对前挡板4分别设置在顶板1和底板6侧面的前端、2对后挡板8分别设置在顶板1和底板6侧面的后端。本实施例中,防夹挡板设置在顶板1侧面的前、后两端,具体设置在顶板1的滑槽挡板7上,且前挡板4、后挡板8与滑槽挡板7为一体结构。另外两种结构不再一一详述,其中顶板1和底板6上都设计防夹挡板,即采用4对防夹挡板结构较为复杂、但是其防夹衣、物的效果最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成友,未经黄成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466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工件装配方法
- 下一篇:ADC失调电压和电荷注入消除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