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防盗报警铝合金、塑钢窗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47279.0 | 申请日: | 2011-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31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杨俊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俊春 |
主分类号: | E06B5/11 | 分类号: | E06B5/11;E06B3/46;E06B3/663;G08B13/06;G08B13/08 |
代理公司: |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115 | 代理人: | 宋铁军 |
地址: | 111000 辽宁省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防盗 报警 铝合金 塑钢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一种铝合金、塑钢窗,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智能防盗报警功能的铝合金、塑钢窗。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城乡家庭或企事业单位的门窗大多采用防盗门窗,防盗窗一般采用铁护栏或者以电子红外线、振动、门磁,玻璃破碎等电子产品来作为防盗报警装置。但这些装置存在以下缺点:采用铁护栏影响消防安全,影响市容,给盗窃分子创造了行窃的方便,影响室内采光;电子产品受外界干扰影响较大,很容易产生误报,寿命短,维护困难也是这些产品难以大规模推广和使用的主要原因。
实用新型内容:
1、实用新型目的:
针对目前现有防盗窗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智能防盗报警铝合金、塑钢窗,其目的在于解决现今防盗窗所存在的易产生误报、寿命短、维护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2、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智能防盗报警铝合金、塑钢窗,包括窗扇、窗框,其特征在于:在窗扇中空玻璃的内部中空处设有传感器,传感器与设置在窗扇框上的信号发射器相连接,在窗扇框的内槽里设有与信号发射器相连接的压力弹簧开关,信号发射器与主机通过无线或有线相连接。
所述传感器一端穿过中空玻璃的室内侧玻璃并与信号发射器相连接,另一端通过螺母作用固定在室内侧玻璃的表面上。
所述传感器为空气传感器或玻璃位移传感器。
3、优点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智能防盗报警铝合金、塑钢窗,克服了当前铝合金、塑钢窗的防盗报警系统的缺点,对其进行了确定可行的改进措施,结构更加合理、安全,技术更加可靠,使用更加方便,而且更加环保节能,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安装布线方便,空气传感器与主机之间采用无线连接,无线连接电源可持续供电1年;
(2)安全可靠,无误报、漏报,使用的元器件可防水、防高低温变化、防腐、防震动、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
(3)具有防破坏功能,窗外人员没有办法破坏窗内智能防盗报警装置,只要装置中一个元器件被破坏,一根导线断路或短路都会自动报警;
(4)可全年工作,运行非常可靠;
(5)可对所有铝合金、塑钢旧窗进行改装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
(6)结构简单、合理,容易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采用推拉窗结构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采用平开窗结构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传感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传感器安装到中空玻璃后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压力弹簧开关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窗扇;2、窗框;3、传感器;4、信号发射器;5、压力弹簧开关;6、螺母; 7、主机;A、中空玻璃室内侧;B、中空玻璃室外侧;C、中空玻璃中空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智能防盗报警铝合金、塑钢窗,如图1和图2中所示,包括窗扇1、窗框2,其特征在于:在窗扇1中空玻璃的内部中空处设有传感器3,传感器3与设置在窗扇1框上的信号发射器4相连接,对推拉窗结构来说信号发射器4也可以设在推拉窗的拉手里这样使窗形更加美观,在窗扇1框的内槽里设有与信号发射器4相连接的压力弹簧开关5,信号发射器4与主机7通过无线或者有线连接,无线连接电源可持续供电一年左右;主机7上设有报警用的扬声器。
如图3和图4中所示,传感器3一端穿过中空玻璃的室内侧玻璃即A侧玻璃,并通过导线与信号发射器4相连接,传感器3另一端通过螺母6的紧固作用固定在室内侧玻璃靠近中空处即C处的表面上,这样设置的好处是,不会产生误报和漏报,以往设置在中空玻璃外侧即B侧的玻璃上的传感器,在一些风比较大的天气情况下,窗扇产生振动过大,就会引起传感器误报,设置在中空玻璃内部就不会产生误报的情况,只有玻璃被破坏后传感器3才会报警。
图5中所示为压力弹簧开关5的结构示意图,当窗扇1关闭时压力弹簧开关5收缩闭合,当窗扇1开启时压力弹簧开关5弹出断开。
传感器3可以采用空气传感器或者玻璃位移传感器。
当采用推拉窗结构时,在窗扇1两侧的框上均设置有压力弹簧开关5。
当采用平开窗结构时,压力弹簧开关5可以设置在可开启的窗扇里侧或窗框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俊春,未经杨俊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472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字形锥齿钎具
- 下一篇:带顶出转换板式注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