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触摸条的手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47908.X | 申请日: | 2011-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93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26 |
发明(设计)人: | 吴嘉;杨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H04M1/725;G06F3/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李健;龙洪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触摸 手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触摸条的手机。
背景技术
手机的交互方式有按键以及触摸,触摸再细分的话,可以分为单点触摸以及多点触摸。目前,对于大屏幕触摸屏手机来说,操作者必须通过一只手来手持终端,另外一只手在屏幕上进行点击、触摸或者滑动的操作。但是,人们经常会出现不方便两只手同时操作手机的情况,尤其是有很多不能使用两只手进行操作的人员,这就使得目前的触控不能完全覆盖所有用户。另外,随着手机的普及与功能的拓展,人们也希望有不同的操控体验,传统的双手触摸操控已经无法完全满足各种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方便地单手进行触摸操控的手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触摸条的手机,包括:
手机本体;
触摸条,所述触摸条数量为至少一个,设置在所述手机本体上;
感应模块,所述感应模块设置在所述手机本体内,并分别通讯连接所述触摸条与手机本体内的CPU。
进一步,所述触摸条设置在所述手机本体侧面。
进一步,所述触摸条包括:
玻璃保护层,所述玻璃保护层设置在所述触摸条最外侧;
夹层ITO薄膜,所述夹层ITO薄膜贴靠在所述玻璃保护层内侧;
玻璃基层,所述玻璃基层贴靠在所述夹层ITO薄膜内侧;
内层ITO薄膜,所述内侧ITO薄膜贴靠在所述玻璃夹层内侧。
进一步,所述感应模块包括:
驱动电极,所述驱动电极连接设置在所述触摸条一端内侧;
接收电极,所述接收电极连接设置在所述触摸条另一端内侧;
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驱动电极与手机本体内的CPU;
接收电路,所述接收电路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接收电极与手机本体内的CPU。
进一步,所述驱动电路包括驱动缓冲器。
进一步,所述CPU中设置有用于识别侧面触控信号类别的侧控信号处理单元。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触摸条与感应模块,且触摸条设置在手机本体侧面,用户在握持手机时,可直接操控设置在手机本体侧面的触摸条,并通过感应模块将触控指令输入手机本体内的CPU,从而实现对手机的单手操控。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触摸操控简单、方便,触摸操控环节少,控制稳定性高,本实用新型制作成本低廉,方便进行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种带触摸条的手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手机本体1、触摸条2及感应模块3。其中,手机本体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手机本体1与其他手机结构相同,根据不同机型确定。触摸条2用于侧面触摸操控输入,感应模块3用于感应侧面触摸操控信号,并将该信号发送给手机本体1内的CPU4,由CPU4进行信号处理。
触摸条2数量为至少一个,设置在手机本体1上,优选地,设置在手机本体1两侧的任一侧面。触摸条2可设置为一个,设置手机本体1一侧,也可设置为两个,设置在手机本体1两侧。触摸条2长度应以方便操作为准,并与手机本体1上显示屏5相对应,以便于操控交互。
感应模块3设置在手机本体1内,并分别通讯连接触摸条2与手机本体1内的CPU4。感应模块3可感应触摸条2操控输入信号,并将该信号进行转换后发送给CPU4,CPU4接收到该信号后进行处理,使得操控输入指令得到手机响应。
本实用新型采用触摸条2与感应模块3,且触摸条2设置在手机本体1侧面,用户在握持手机时,可直接操控设置在手机本体1侧面的触摸条2,并通过感应模块3将触控指令输入手机本体1内的CPU4,从而实现对手机的单手操控。
本实用新型中,触摸条2包括玻璃保护层21、夹层ITO薄膜22、玻璃基层23与内层ITO薄膜24。其中,玻璃保护层21设置在触摸条2最外侧;夹层ITO薄膜22贴靠在玻璃保护层21内侧;玻璃基层23贴靠在夹层ITO薄膜22内侧;内侧ITO薄膜24贴靠在玻璃夹层23内侧。玻璃保护层21、夹层ITO薄膜22、玻璃基层23与内层ITO薄膜24依次层叠压靠粘贴,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该触摸条2结构可增强触感,并具有一定强度,且用户操作时触控灵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479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触摸屏界面显示的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融合MAS的IP交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