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型动力电池化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47953.5 | 申请日: | 2011-0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846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曹骥;吴福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可靠性仪器厂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2J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王利强 |
地址: | 311231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型 动力电池 化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电池化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常规动力电池化成装置采用固定式充电电源,效率不大于85%,且大量充电功率消耗在线性负载的调整管上转化成热量;放电时采用消耗型线性负载,电池电能全部转换成热量白白消耗掉。因此耗电量很大,且发热量很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动力电池化成装置的能耗高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降低能耗、节能性良好的节能型动力电池化成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节能型动力电池化成装置,包括功率板、电池托盘和电池夹,待化成电池放在所述电池托盘上,所述电池托盘通过电池夹与所述功率板连接,所述功率板上安装充电电源、线性充电负载和线性放电负载,所述化成装置还包括用以监测待化成电池电压实时调节充电电源输出电压的跟踪电压控制模块、用以控制所述线性充电负载完成恒流充电和恒压充电流程的充电控制模块和用以控制素数线性放电负载完成放电流程的放电控制模块,所述跟踪电压控制模块与所述充电电源连接,所述充电控制模块与所述线性充电负载连接,所述放电控制模块与所述线性放电负载连接。
进一步,所述功率板上还安装能量回收模块,所述能量回收模块 与DC/AC逆变电源连接,所述待化成电池通过单刀双掷式控制开关分别与所述线性放电负载和能量回收模块连接,所述化成装置还包括用以在放电流程时接通所述能量回收模块,并经升压处理送至DC/AC逆变电源呈交流电并网的能量回收控制模块,所述能量回收控制模块与所述单刀双掷式控制开关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表现在:1、节能,充电电源效率可达到95%以上;2、放电回收效率可达到50%以上。综合电能消耗较常规动力电池化成装置可减少5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是节能型动力电池化成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1,一种节能型动力电池化成装置,包括功率板1、电池托盘2和电池夹3,待化成电池放在所述电池托盘2上,所述电池托盘2通过电池夹3与所述功率板1连接,所述功率板1上安装充电电源、线性充电负载和线性放电负载,所述化成装置还包括用以监测待化成电池电压实时调节充电电源输出电压的跟踪电压控制模块、用以控制所述线性充电负载完成恒流充电和恒压充电流程的充电控制模块和用以控制素数线性放电负载完成放电流程的放电控制模块,所述跟踪电压控制模块与所述充电电源连接,所述充电控制模块与所述线性充电负载连接,所述放电控制模块与所述线性放电负载连接。
所述功率板上还安装能量回收模块,所述能量回收模块与DC/AC逆变电源连接,所述待化成电池通过单刀双掷式控制开关分别与所述 线性放电负载和能量回收模块连接,所述化成装置还包括用以在放电流程时接通所述能量回收模块,并经升压处理送至DC/AC逆变电源呈交流电并网的能量回收控制模块,所述能量回收控制模块与所述单刀双掷式控制开关连接。
本实施例中,动力电池化成要求为:充电流程时通过充电电源对电池进行恒流充电至设定电压后自动转入恒压充电直至达到充电完成条件;放电流程时对电池进行恒流放电直至达到放电完成条件。
化成参数由控制计算机发送到功率板,充电时,功率板实时监测电池电压并自动调整跟踪式充电电源内部的PWM电路单元产生充电电源,然后通过线性充电负载对电池进行恒流/恒压充电;放电时,放电电流主要通过功率板上的能量回收模块,同时线性放电负载并联工作对放电电流进行微调。能量回收模块内部的恒流控制电路自动调节PWM电路单元控制DC/DC升压电路来达到稳定的设定电流。能量回收模块的DC输出送至DC/AC逆变电源,逆变成220VAC后直接回馈入市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可靠性仪器厂,未经杭州可靠性仪器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479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体放电灯灯管自启动控制电路
- 下一篇:六自由度边界载荷模拟实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