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芯封装机构及全自动电芯抽液封口成型包装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48293.2 | 申请日: | 2011-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852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喻世民;张凯旋;王聪;陈华坤;余四拾;廖均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鸿宝锂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H01M2/36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冠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72 | 代理人: | 蔡邦华 |
地址: | 523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装 机构 全自动 电芯抽液 封口 成型 装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软包锂电池成型的全自动电芯抽液封口成型包装机及其用于电芯抽液和封口的电芯封装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锂电池的外包装壳一般分为金属外壳和非金属外壳,相比较而言,使用非金属外壳制备的电池(即软包锂电池)可以显著的降低锂电池的成本,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一般在软包锂电池生产过程中都要进行二次封装,即对软包电芯进行抽液、封口以及对封口进行切边、这边和烫边加工,完成软包电芯的定型。对软包电芯的抽液封口加工中,虽然已有多种自动化设备,但是都有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加工过程中软包内的电解液会对设备造成污染,严重影响锂电池的生产质量以及设备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锂电池生产过程中电解液污染设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既能自动完成软包电池的自动抽液封装,又能有效防止电解液对设备造成污染的电芯封装机构以及使用该机构的全自动电芯抽液封口成型包装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电芯封装机构,包括上料装置和抽液封口装置,上料装置将软包电芯送至抽液封口装置完成抽液和封口;所述抽液封口装置包括上下对应的两部分,上部分包括抽液结构和上封头结构,下部分包括下封头结构;所述上料装置上装载有载料板,载料板上设有通腔,通腔的一侧可承载软包电芯,所述抽液结构正对软包电芯,而上、下封头结构对应通腔的另一侧;抽液封口装置的上部分设有下端开口的上密封腔,而下部分设有上端开口的下密封腔,上、下密封腔可夹持载料板的通腔形成一密封腔体,使软包电芯的抽液和封口在该密封腔体内进行;其中,在上密封腔内的上封头结构一侧还依次设有隔板和刺刀结构,而在下密封腔内对应刺刀结构设有电解液收集盒。
进一步,沿所述上料装置传送方向的抽液封口装置之后还设有切刀装置,该切刀装置由对应的上、下切刀结构组成,用于切除软包电芯封口后的多余气袋。
进一步,沿所述上料装置传送方向的抽液封口装置之后还设有下料机械手。
全自动电芯抽液封口成型包装机,包括电芯封装机构和上述的电芯整形机构,能自动完成软包电芯的抽液、封口以及封口的切、折、烫边整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抽液和封口在由抽液封口装置与载料板形成密封腔体内进行,首先可防止抽液时电解液污染设备的其他部分;第二,设置刺刀结构,可在封装时刺破软包,迅速排除软包内空气,防止电解液喷射;第三,对应刺刀设置电解液收集盒,不仅减少对设备的污染,电解液还能回收再利用;第四,刺刀结构和封头结构之间设置隔板,能防止电解液污染封头结构;第五,抽液封口装置之后设置切刀装置,可将带电解液的多余气袋切除,防止对后续设备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芯封装机构的左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抽液封口装置与载料板夹持后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全自动电芯抽液封口成型包装机,包括电芯封装机构和电芯整形机构,带有软包的电芯由电芯封装机构完成抽液和封口,再转入电芯整形机构完成精切边、折边和烫边整形。
参考图1和图2,所述电芯封装机构,包括上料装1和抽液封口装置2,上料装置1将软包电芯5送至抽液封口装置2完成抽液和封口;所述抽液封口装置2包括上下对应的两部分,上部分包括抽液结构21和上封头结构22,下部分包括下封头结构23;所述上料装置1上装载有载料板6,载料板6上设有通腔,通腔的一侧可承载软包电芯5,所述抽液结构21正对软包电芯5,而上、下封头结构(22,23)对应通腔的另一侧;抽液封口装置2的上部分设有下端开口的上密封腔24,而下部分设有上端开口的下密封腔25,上、下密封腔(24,25)可夹持载料板6的通腔形成一密封腔体,使软包电芯5的抽液和封口在该密封腔体内进行;其中,在上密封腔24内的上封头结构22一侧还依次设有隔板26和刺刀结构27,而在下密封腔25内对应刺刀结构27设有电解液收集盒28。
所述载料板6上的通腔一侧设有承载软包电芯5的支撑板61,另一侧设有一台阶62,用于支撑气袋一端,台阶62上有贯通刺刀271和电解液收集盒28之间的通孔63,气袋被刺破后,电解液从通孔63流入电解液收集盒28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鸿宝锂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鸿宝锂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4829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