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止音扬琴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48820.X | 申请日: | 2011-02-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36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吴汉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汉军 |
主分类号: | G10D3/04 | 分类号: | G10D3/04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潮睿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44230 | 代理人: | 郭晓刚;唐瑞雯 |
地址: | 515021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扬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扬琴,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止音机构的部件较少,并且不容易损坏的止音扬琴。
背景技术
扬琴是一种多弦类乐器,是我国民族乐器的主要成员之一。因扬琴具有简单易学、成本低廉的优点,加上其清新悦耳的音色,长期以来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扬琴的组成件主要有共鸣箱、山口、琴码、琴弦、弦钉、弦轴和琴竹。传统结构的扬琴存在击打琴弦后,琴弦振动时间长,造成共鸣箱共鸣发音,在乐队的其它乐器止音后,独有扬琴余音不散,造成整体音乐效果的下降。演奏者在演奏结束或者演奏过程中出现回音时,都是用手按住琴弦,以免产生太大的余音。这样一方面给演奏者特别是使用带有低音的扬琴的演奏者带来了许多不便,另一方面也容易因按下力度不均勾而出现余振,产生杂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申请人早前申请的中国专利CN2517069Y“带有止音机构的扬琴”公开了一种扬琴,在琴弦的上方装有止音板,该止音板与安装于琴体里面的驱动机构连接。但是由于止音板设置在琴弦的上方,不利于操作和使用。
于是,申请人对上述扬琴的结构进行了改进,并申请了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665656“一种设有止音装置的扬琴”,将止音板设到琴弦和琴体之间。这样就可以在不影响扬琴正常使用的前题下,产生良好的止音效果。但是,申请人在实践中发现,上述两种结构的扬琴,由于都是单个方向抵住琴弦进行止音,实践证明止音效果还不够好。
因此申请人对扬琴的止音装置进行了第二次改进,并申请了专利,公开号为CN201417596“改进的止音扬琴”,但是申请人经过大量实验,发现该止音扬琴的止音机构还存在结构比较复杂、经过长期使用后部件容易损坏等缺点,其结构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止音扬琴,可以有效的减少止音机构的部件,大幅降低部件的磨损程度,从而延长部件的寿命,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止音扬琴,包括琴体和止音机构,琴体的表面设有至少一个码子和至少一条琴弦,所述琴弦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琴体的表面,并且各琴弦压在对应的码子上,所述止音机构包括至少一个下止音单元,所述下止音单元包括止音板、下止音板定位机构和下止音驱动机构,所述止音板固定在下止音板定位机构上,下止音板定位机构固定在琴体上,下止音驱动机构连接止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止音板定位机构包括两个固定座和两个连接球,两个固定座分别设在琴体表面的前后两侧,各固定座均开有球槽,两个连接球分别可转动的设在球槽内,止音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上述两个连接球。由于采用连接球和球槽配合,因此在下止音驱动机构带动止音板转动时,止音板的另一侧抵住琴弦,起到止音效果。当下止音驱动机构带动摆杆的末端向上运动时,止音板转动,止音板的另一侧离开琴弦,使用者可以开始演奏。
优选的方案,所述下止音单元的数目为两个,分别位于琴体的左右两侧。
为了便于同时驱动两个止音板,并且节约部件,上述两个下止音单元分别为第一下止音单元、第二下止音单元,所述第一下止音单元的第一止音板的一侧设有摆杆,摆杆的末端连接第一下止音驱动机构;第二下止音单元的第二下止音驱动机构包括连接件、两个小固定座,两个小固定座分别设在第一下止音单元的第一止音板、和第二下止音单元的第二止音板上,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小固定座。当第一下止音单元的第一下止音驱动机构带动第一止音板转动的时候,连接件带动第二止音板跟着第一止音板转动。
为了改善止音效果,所述至少一个止音板远离摆杆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止音片。
为了让第二止音板在使用后能够自动回到原位,所述第二止音板的前端设有扭簧,扭簧的一端连接第二止音板,另一端连接固定座。在使用后,扭簧带动第二止音板自动回到原位。
为了避免连接件在使用过程中反复扭动,导致过度疲劳而损坏,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设有小连接球,两个小固定座上分别开有小球槽,两个小连接球分别可转动的设在两个小固定座的小球槽内。
为了让使用者可以调节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线、第二连接线、可调节螺钉、螺母、垫片、螺套,第一连接线的一端连接小连接球,另一端连接可调节螺钉的末端,螺母、垫片依次套设在可调节螺钉上,第二连接线的一端连接小连接球,另一端连接螺套的末端,可调节螺钉的前端与螺套的前端通过螺纹连接。当连接件经过长期使用变得松弛时,使用者松开螺母、垫片,调节螺套,就可以将连接件的长度缩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汉军,未经吴汉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488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冲模工件阶梯顶出机构
- 下一篇:一种厚度分级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