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自动充放气结构和油箱内衬的润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48975.3 | 申请日: | 2011-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542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31 |
发明(设计)人: | 赵大平;马利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大平 |
主分类号: | F16N13/00 | 分类号: | F16N13/00;F16N29/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秦舜生 |
地址: | 45000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自动 放气 结构 油箱 内衬 润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润滑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润滑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带有自动充放气结构和油箱内衬的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油脂集中润滑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已经相当广泛,它可以在机械设备运行状态对各润滑点实施定时、定量自动注油。这类装置克服了手工注油的缺点。例如,市场上已有销售的LINCOLN系列柱塞泵装置、VOGEL系列柱塞泵装置、宁波三浪的KFP型齿轮泵装置等,这些润滑泵装置大多使用筒形油箱,油箱上腔部分都与大气直接相通,气压等于大气压。这些润滑泵装置在油箱内分别采用了弹簧--活塞结构、真空吸盘、搅拌臂、刮板等各种辅助润滑泵进油口进油的结构,基本满足了各类机械摩擦副在常温下运行时使用较低粘稠度油脂润滑的加注需求。但对于要求高粘稠油脂以及在冬季低温环境或低气压环境下正常运行的机械设备来说,目前的这些润滑泵装置泵送能力都难以满足。原因在于,上述各种辅助润滑泵进油口进油的结构所起作用有限,润滑泵主要还是依靠运行时自身产生的有限真空吸力吸入润滑脂,很难吸入高粘稠油脂,导致润滑泵的进油口无法有效吸入足量油脂甚至抽空。目前对于要求使用高粘稠油脂以及在冬季低温环境或低气压环境下运行的多数机械设备来说,要么靠手动黄油枪润滑,要么降低对摩擦副润滑要求使用低粘稠度的油脂,这将会降低机器的使用性能,影响营运,并使机器早期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自动充放气结构和油箱内衬的润滑装置,提高润滑泵泵送性能,以便泵送更高粘稠度等级的润滑脂,满足各类摩擦副润滑需求,适应严酷低温和低气压环境,以提高润滑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达到上述目的:一种带有自动充放气结构和油箱内衬的润滑装置,包括润滑泵壳体、动力总成、润滑泵、筒形油箱、活塞、密封环、自动控制器,动力总成和由其驱动的润滑泵安装在润滑泵壳体上,筒形油箱与润滑泵壳体固定连接,活塞通过密封环把筒形油箱分隔成相互密封的油箱上腔A和油箱下腔B两部分,油箱下腔B内置一个储存油脂的可伸缩内衬,内衬下端开口周边与油箱下腔B的下端开口周边固定密封连接,且内衬下端开口与润滑泵的进油口C相通,自动控制器通过线路接通动力总成;筒形油箱外部还设置有电动气泵,所述油箱上腔A为密封气室,油箱上腔A接有伸出其上部的二位三通阀,所述电动气泵的排气口通过二位三通阀的接口接通油箱上腔A,二位三通阀还有一接口通大气。
所述油箱上腔A接有伸出其上部的气室压力监控单元。
所述油箱上腔A接有伸出其上部的安全阀。
所述内衬是上端密封下端开口的倒“U”形结构。
所述内衬是上下两端开口的筒形结构,其上端开口周边与活塞下端固定密封连接。
所述电动气泵进气口固定接入倒“U”形罩壳的内顶部,罩壳上部密封下部开口通大气。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可以达到如下积极效果:变润滑泵进油口吸入油脂为主的进油方式为强力压入油脂为主的进油方式,确保润滑泵进油口进油充分,具有比现有产品高得多的泵送油脂能力。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带有自动充放气结构和油箱内衬的润滑装置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大平,未经赵大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489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化气体辅助气化装置
- 下一篇:双线式集中润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