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扶拖拉机换挡限位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49611.7 | 申请日: | 2011-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42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周汉菱;闵立清;王云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汉菱 |
主分类号: | F16H61/18 | 分类号: | F16H61/18;F16H57/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秦舜生 |
地址: | 213161 江苏省常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扶拖拉机 换挡 限位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拖拉机领域,涉及一种手扶拖拉机换挡限位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生产的各类手扶拖拉机中,其变速换挡虽然有不同方式,但使用最多的是在拖拉机变速箱内设置的拨杆-拨叉联动机构,这种换挡机构比较简单,操作也很方便,在农田作业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是,这种拨杆-拨叉联动机构由于配置简单,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打滑乱挡现象,尤其是在受到突发外力或者紧急刹车状况下,这种乱挡现象就更容易发生。使正在作业的拖拉机难以正常工作,给用户带来不便和损失,同时也给操作者增添了安全隐患。因此,改进这种拨杆-拨叉联动机构,使其在动作时限定位置而不会出现打滑乱挡现象,是广大农民用户所期望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进原有的拨杆、拨叉结构,增加一个限位装置,就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可靠、操作方便的手扶拖拉机换挡限位机构。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上述目的:手扶拖拉机换挡限位机构包括拨杆、倒挡拨叉、快挡拨叉;在壳体内设置有U形限位部件,U形限位部件两侧的螺孔分别与壳体两侧壁设置的螺孔吻合,用螺栓螺接后U形限位部件可绕螺栓做扇形摆动。
U形限位部件底部设置有可供拨杆左右摆动的长方形导向孔,导向孔中部外侧设置有对称的限位块A。
本实用新型可达到如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即使是拖拉机在受到突发外力或者紧急刹车状况下,由于限位孔中部设置有对称的限位块,也不会使倒挡拨叉产生轴向位移。可以避免调速时打滑乱挡现象发生,可以排除给操作者带来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手扶拖拉机换挡限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手扶拖拉机换挡限位机构U形限位部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图2所示,手扶拖拉机换挡限位机构包括:拨杆1、倒挡拨叉2、快挡拨叉3、壳体4;在壳体4内设置有U形限位部件5,U形限位部件5两侧的螺孔分别与壳体4两侧壁设置的螺孔吻合,用螺栓螺接后U形限位部件5可绕螺栓做扇形摆动。安装时,拨杆1从壳体4端部插入,拨杆1顶部穿入U形限位部件5底部设置的可供拨杆1左右摆动的长方形导向孔,落入快挡拨叉3的槽中,拨杆1尾部的球体部分落入壳体4端部的球形槽中。由于U形限位部件5的导向孔中部外侧设置有对称的限位块A,此时限位块A落入倒挡拨叉2的槽中。本机构置于手扶拖拉机变速箱体内。
拖拉机工作时,拨杆1处于快挡拨叉3的槽中,倒挡拨叉2处于空挡位置。如果受到突发外力,拨杆1仍然处于快挡拨叉3的槽中,而倒挡拨叉2由于受到U形限位部件5上设置的限位块A的限位,使其不能产生轴向位移,有效地控制了冲击力,避免了打滑乱挡现象发生,保证了操作者的使用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汉菱,未经周汉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496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