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抗堵高效塔盘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49711.X | 申请日: | 2011-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85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余兆祥;李现坡;黄恒波;杨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同特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22 | 分类号: | B01D3/22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潘诗孟 |
地址: | 20043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高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石油和化工领域分离装置中的新型抗堵高效塔盘。
背景技术
塔盘是精馏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分离产品的质量、过程的能耗、产能的大小以及生产成本等。
中国专利CN201135789Y于2008年10月22日公开了一种复合塔盘,其固阀和浮阀按1∶0.2~9的比例间隔均匀排列。
中国专利CN201394374Y于2010年02月03日公开了一种深液层抗堵塔板,是在塔内装的水平塔板,塔板上开有矩形或正方形升气孔,每个升气孔上对应一个抗堵型喷射罩;喷射罩顶部装有用于气液分离的分离板,喷射罩两侧上部装有带喷射孔的喷射板,喷射罩两侧下部装有抗堵板,喷射罩的喷射板与抗堵板之间设有液体通道。
近几年来,导向筛孔塔盘在国内有了充足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塔盘的开孔是固定的,操作弹性受到了限制;塔板和塔壁的圆形区域存在滞留区,降低了塔效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新型抗堵高效塔盘,旨在通过对普通筛孔塔盘包括塔板、进口堰溢流堰和降液管的的改进,达到强化塔盘上汽液的充分接触、减少传统塔盘的液流停滞区、提高塔盘的操作弹性、增强传质及分离效率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抗堵高效塔盘,包括塔板和悬空溢流堰,分为中心传质区和液流易停滞区,中心传质区是近悬空溢流堰区域和塔板矩形中心区域的中间部分,其创新点在于,塔板的中心区域呈矩形,在矩形内冲压有交错排列和顺流排列两种导向筛孔,每排交错排列的导向筛孔的方向均与液流方向垂直,每相邻两排导向筛孔的方向相反;中心传质区开有1-5排顺流排列的导向筛孔,其方向与液流方向一致;液流易停滞区的塔板两侧开有顺流排列的导向筛孔,其方向与液流方向一致。
本实用新型前述悬空溢流堰的结构和中国专利CN200920074777.7公开的悬空溢流堰的结构相同。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前述新型抗堵高效塔盘中,其特征是,每相邻两排导向筛孔的间距d为16-80mm;导向筛孔的高度为3-8mm,宽度为12-56mm、冲压宽度为6-30mm,相邻两个导向筛孔的间距为8-46mm、导向筛孔的导向角度为70-150°,导向筛孔与板面的角度为30-85°。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前述新型抗堵高效塔盘中,悬空溢流堰的下边缘和塔板之间的悬空高度为5-40mm,悬空溢流堰和塔板可以根据需要前述悬空高度内上下调节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前述新型抗堵高效塔盘中,进一步包括进口堰,进口堰上冲压有圆孔,圆孔的直径为4-16mm,圆孔呈错排形式排列。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导向筛孔塔盘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减少了塔盘上液体的停滞区或减少液体在停滞区的停留时间,使汽液接触更加充分;提高了塔盘的效率和处理能力。(2)悬空溢流堰的采用,更是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自清洁能力,延长了塔盘的维护周期。(3)悬空溢流堰和支撑型降液管的上下调节,克服了传统导向筛孔塔盘操作弹性小的缺点,由于悬空溢流堰的下方有一定高度的悬空,同时对于有杂质的工况是非常有利的,可使杂质顺利通过减少塔盘的堵塞,延长了塔盘的清洗维护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图。
图3是图2的B-B剖视图,即悬空溢流堰和支撑型降液管的正面图。
图4为图2中部位I之导向筛孔放大图。
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
其中:1为受液盘;2为进口堰;3为交错排列导向筛孔;4为顺流排列导向筛孔;5为筒体;6为悬空溢流堰;7为支撑型降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这些实施例应理解为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记载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效变化和修饰同样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同特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同特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497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