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起爆具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50499.9 | 申请日: | 2011-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741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佟彦军;张威;于凤春;关伟;于长福;吉喆;王辉;兰英;赵浛;吴坷;孙伟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北方诺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2D1/00 | 分类号: | F42D1/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朱光林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起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民用爆破器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起爆具。
背景技术
目前矿山用于起爆无雷管感度的钝感炸药的起爆器材为起爆具,地震勘探使用的产品为震源药柱。起爆具其结构、装药、性能指标等比较成熟,各厂家产品差别不大。震源药柱其装药有乳化、胶质、水胶、铵梯、梯太、梯太铝等很多炸药品种。装药工艺也有铸装、压装、捣装、螺装等。由于装药品种及工艺不同,产品性能也千差万别。有的产品抗水性不行、有的产品耐高低温性能不行、有的产品抗压性能不行,在深井及海洋勘探时满足不了要求。而且由于不同场合需要的起爆能量不同,起爆具在质量上也有多种规格,这些都增加了产品的复杂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起爆具。
该起爆具包括壳体、主药腔、孔腔和药芯腔;该起爆具为圆柱形,壳体、主药腔和药芯腔均为圆环状,由外到内依次为壳体、主药腔和药芯腔,其中壳体、主药腔和药芯腔同轴连接;孔腔分布在主药腔和药芯腔之间;
所述的壳体前后两端分布有螺纹,壳体外表面采用不光滑设计,壳体外表面中部多半个圆周设置有纵向的凹槽,既可提高壳体强度又具有很好的握感,方便连接。
所述的孔腔至少为两个,并且能够为通孔、半孔和变径通孔,以利于穿引导线、导爆索及雷管。
所述的起爆具能够在壳体前后两端装配锥形帽和保护帽,在壳体外套装固定翅。
所述的孔腔内壁及端面涂覆防水材料。可以防水防潮,并能防止起爆具在使用时炸药成分溶入水中污染地下水,起到环保的作用。
该起爆具的使用方法:多功能起爆具可视根据起爆能量的需要单发使用或连接使用,起爆具壳体前端螺纹可拧上有锥形帽,锥形帽是一个前端为锥形的塑料圆筒,尾端带有内螺纹,使用时可通过螺纹与壳体连接。保护帽可通过螺纹与壳体连接,防止下药过程野蛮操作引起安全事故。保护帽是一个圆筒形的塑料筒,其前端面封死的且较厚,有一定强度。其前部带有外螺纹,可与壳体连接。壳体上还可安装固定翅,在需要不耦合装药时能很好的将起爆具固定在炮孔中央。固定翅为一塑料圆环,圆环上面带有四个伸向后斜外方的“爪”,或称“翅”。圆环内径与起爆具壳体外径紧配合,可以套在壳体上。壳体上有一变径,正好可以将固定翅卡住。
在向爆孔腔内装本起爆具时由于钻孔避不光滑装药会不顺利,其前端装有锥形帽可方便装药。装药不顺利时还需要使用金属杆向孔内捅,由于起爆具装药是高能高感度的炸药,使用时内部还装有雷管,金属杆捅在炸药或雷管上容易发生危险。将前端带有较厚封头的保护帽拧在起爆具壳体尾端,金属杆就捅不到炸药上,这样会很安全。还有些时候钻孔直径较大,大于起爆具直径,起爆具在孔内就不能居中,会不规律的倒向孔壁。将固定翅套在起爆具壳体上,其向斜外方伸展的四个“爪”支撑在孔壁上可将固定在钻孔的中心。前端的锥形帽、尾部的保护帽及固定翅都是起爆具的附件,可根据用户使用的需要选择安装或不安装。
起爆具内部还装有高感度起爆药芯,保证起爆具能安全可靠的起爆并能用低能起爆器材如6#雷管、3.6g/m导爆索等起爆。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起爆具爆轰连续性非常好,10发连接后(5公斤)爆轰完全。装药密度不小于1.6g/cm3,爆速不小于7000m/s,抗水性能在0.7mpa水压下浸水10天后8#雷管起爆爆轰完全。殉爆距离大于60mm。目前多数震源药柱其密度在1.0~1.2g/cm3之间,爆速小于6000m/s。其各项指标与本起爆具都有一定差距。
本起爆具特别适合深孔、水下等及对爆速、威力、感度、猛度等指标要求高的条件下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右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壳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壳体左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壳体右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图;
图1:1前端外螺纹,2孔腔,3药芯腔,4壳体,5主药腔,6后端外螺纹,7锥形帽,8固定翅,9保护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加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北方诺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北方诺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04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