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甘蔗收割机的蔗叶分离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50912.1 | 申请日: | 201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952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瞿诚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岭市宏顺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D45/10 | 分类号: | A01D4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50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甘蔗 收割机 分离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甘蔗收割机的蔗叶分离机构。
【背景技术】
甘蔗收割机的组成主要包括控制室、行走车架以及输送通道,其中甘蔗经过输送通道时完成剥叶工作再由输送通道中的输送轮输出。在剥叶过程中,甘蔗杆和剥下来的甘蔗叶极易混杂缠绕,造成甘蔗叶堆积并堵塞输送通道,且经过输送轮输出的甘蔗由于蔗叶未分离,仍需手工分离。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专利申请号为200820302685.5的中国专利甘蔗联合收割机中所介绍的在输送通道中设置了单个排叶轮和抽风装置,该排叶轮是由滚筒形状的排叶轮芯和连接在该排叶轮芯上的多片排叶刷片构成,这些排叶刷片在输送通道中的运动方向与甘蔗输送方向相反,当甘蔗输送至排叶轮位置时,通过排叶刷片将甘蔗叶和甘蔗杆分离并由抽风装置从输送通道上方将甘蔗叶抽出。这种装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排叶问题,但该装置结构复杂,制作成本高,而且经抽风装置抽出的甘蔗叶会影响操作员的视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甘蔗收割机,能够使得蔗叶充分分离,并且结构简单的蔗叶分离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甘蔗收割机的蔗叶分离机构,包括设置在输送通道内的排叶轮组,排叶轮是由排叶轮芯和连接在该排叶轮芯上的多片刷片构成,所述的排叶轮组由设置在输送通道内的上方和下方的排叶轮组成,上方排叶轮的刷片与下方排叶轮的刷片交错。排叶轮组的转向与输送甘蔗的方向相反,由于采用上下排叶轮设置,并且刷片交错,对甘蔗进行了多重排叶,可以充分分离甘蔗杆和甘蔗叶,并且其在转动过程中带动分离出的甘蔗叶向甘蔗杆的反向运动由自身重力从输送通道中掉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措施:
所述的刷片呈梳状,并有4个且均布在排叶轮芯,采用的材料为帘子布,并包裹橡胶,厚度为2-6毫米。
上述的刷片有两层叠加并通过螺钉固定在排叶轮芯上。
刷片采用了软质的帘子布外层包裹橡胶并具有合适的厚度,使其足够柔软不至划伤甘蔗杆,但是为了增加蔗叶分离效果,采取了双层刷片叠加来增加强度,而设置4个刷片,则当排叶轮转动一周相当于排叶4次。
所述的排叶轮芯由动力轴和连接在动力轴上的固定板构成,固定板用来连接刷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突出优点是:在输送通道中设置了一组两个排叶轮,刷片交错对甘蔗进行了多重排叶,不仅可以充分分离甘蔗杆和甘蔗叶,而且结构简单,分离出的甘蔗叶自输送通道中落下不会影响收割机操作员工作;刷片采用了软质的帘子布外层包裹橡胶并具有合适的厚度,使其足够柔软不至划伤甘蔗杆,并通过采取双层刷片叠加来增加强度进而增加蔗叶分离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刷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用在甘蔗收割机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的描述。
参见图4,甘蔗收割机的蔗叶分离机构,包括设置在输送通道5内接近出口的排叶轮组4,排叶轮组4由设置在输送通道内的上方和下方的排叶轮组成,上方排叶轮的刷片与下方排叶轮的刷片1交错。
参见图1-3,排叶轮是由排叶轮芯和4个连接在该排叶轮芯上且均布刷片,1构成。所述的排叶轮芯由动力轴2和连接在动力轴2上的固定板3构成,刷片1螺接在固定板3上。
所述的刷片1呈梳状,材料为帘子布,并包裹橡胶,厚度为2-6毫米并有两层叠加而成。
见图4,甘蔗自收割机的喂入机构7进入输送通道5,到达排叶轮组4位置时,排叶轮组4的转向与输送甘蔗的方向相反,由于采用上下排叶轮设置,并且刷片交错,对甘蔗进行了多重排叶,可以充分分离甘蔗杆和甘蔗叶,并且其在转动过程中带动分离出的甘蔗叶向甘蔗杆的反向运动由自身重力从输送通道5中掉落自行走车架8之间,不会飘荡进而影响驾驶室6内驾驶员的视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岭市宏顺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温岭市宏顺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09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