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浆纱机红外线电加热烘房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51039.8 | 申请日: | 201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2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赵华盈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华盈 |
主分类号: | D06B15/00 | 分类号: | D06B15/00;D06B23/22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田小伍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浆纱机 红外线 加热 烘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浆纱机红外线电加热烘房。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纺织行业经纱上浆的浆纱机主要由经轴架、浆槽、烘房和车头组成,烘房多使用锅炉蒸汽加热的烘燥方式,该烘燥方式需要专设一台锅炉,设备成本较高;锅炉每小时消耗煤炭300~400公斤,每班最少耗煤炭3-4吨,每吨煤炭现价1500元左右,烘燥成本过高,严重浪费能源,不利于实施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另外,还需要配备取得许可证的锅炉技术工人3名,人力成本较高,劳动强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劳动强度低、节省人力、生产效率高的浆纱机红外线电加热烘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浆纱机红外线电加热烘房,包括框架,沿两侧框内侧间隔平行安装有两个以上的烘筒,烘筒端部与动力联接;所述烘筒包括外管筒、内管筒和内管筒外表面设置的红外线电加热器。
所述烘筒红外线电加热器与内管筒之间设有一层隔热层。
所述烘筒端部设有齿盘,齿盘通过定位轴承和轴承定位销设置在烘筒端部。
所述外管筒与内管筒之间设有温度传感器。
烘筒包括上下对应的两排。
上下两排烘筒各有四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根据市场需要、满足棉纺织行业对大卷绕及实现两高一低两单元双浸双压单浆槽设备上浆工艺的要求而开发的,在框架内两侧间隔平行设置的烘筒,烘筒端部与动力联接,烘筒包括外管筒、内管筒和内管筒外表面设置的红外线电加热器,红外线加热烘燥打破了国内外同行业使用锅炉蒸汽加热的传统烘燥方式,节省了一台锅炉投入,设备投入成本低,烘燥效率达到500kg/h,高效节能,每台浆纱机只需要两个操作工人,人力成本大大降低,劳动强度低。
2、烘筒红外线电加热器内表面设有一层隔热层,防止热量散失,节省能源,节约成本。
3、在外管筒与内管筒之间设有温度传感器,为了实时监测烘筒内的温度,温度传感器将温度数据传输至控制单元,便于操作人员及时调控温度。
4、选用本实用新型的浆纱机适用于总经头数3000~9000根、经纱号数在84.4tex~9.85tex的纯棉、涤棉及化纤混纺纤维的织物的经纱上浆,尤其适合目前流行的白坯牛仔、底支高密等厚重织物和高附加值品种的经纱上浆,适用范围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B剖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C放大示意图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浆纱机红外线电加热烘房,其包括框架12,沿两侧框内侧间隔平行安装有八个烘筒1,烘筒1包括上下对应的两排,上下两排烘筒1各为四个,烘筒1端部与动力联接。所述烘筒1包括外管筒15、内管筒4和内管筒4外表面上设置的红外线电加热器2,红外线电加热器2通过固定螺栓5固定在内管筒4上,红外线电加热器2与内管筒4之间设有一层隔热层3,隔热层3为隔热棉。烘筒1通过转轴14安装在轴承11内,轴承11安装在轴承架10上,轴承架10通过轴承座螺栓9固定在框架12上。在烘筒1端部通过定位轴6和轴承定位销7设置有齿盘8,齿盘8通过链传动或者齿轮传动与动力机构相连,从而带动烘筒1转动。
为了实时监测烘筒1内的温度,在外管筒15与内管筒4之间设有温度传感器13,温度传感器13将温度数据传输至控制单元,便于操作人员及时调控温度。
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烘筒1也可以为五组,即:10只烘筒,满足不同工作需求;在烘筒1上方还可以设置排风罩,排风罩上配备轴流风机,便于排风换气;为防止烘筒1粘连织物,在外管筒15外表面喷涂有聚四氟乙烯防粘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华盈,未经赵华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10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