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堆肥进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51183.1 | 申请日: | 201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811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1 |
发明(设计)人: | 于景成;田丹;靳国良;田艺伟;辛凯;张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昊业怡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F17/02 | 分类号: | C05F17/02;C05F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堆肥 进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堆肥进料装置。更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特别涉及一种将堆肥原辅料提升、混合及输送的装置。
背景技术
将有机废弃物如粪渣、生活垃圾等堆肥化处理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垃圾处理技术。在进行堆肥处理时,需要经过微生物好氧发酵过程,此过程通常在堆肥车间的好氧发酵槽中进行。目前待发酵的原料和辅料一般都是通过人工装载工具如铁锨、小平车等转运至好氧发酵槽内,工作效率低,无法连续进行生产。另外蛋白质等有机物料在堆肥发酵的过程中会产生恶臭,即使进行了恶臭气体的收集处理,仍然会对操作人员的身心健康产生一定危害。因此堆肥需要一种能够实现自动化并能连续进料的自动设备,以实现堆肥原辅料的密闭输送,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员工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堆肥自动进料装置,并可以将堆肥原料与辅料在输送过程中进行充分混合,直接送入发酵槽中,使生产自动运行。该装置占地面积小,全部实现非现场操作的自动控制,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和生产环境。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堆肥进料装置,主要包括辅料提升机、斗提机、混料机和螺旋输送机。辅料提升机出料口位于斗提机进料口一侧的上方。斗提机的出料口与混料机的进料口通过法兰密闭连接。混料机出料口与螺旋输送机进料口通过法兰密闭连接。螺旋输送机机身侧面对应堆肥发酵槽的位置设有出料口,机身上部设有集气口。斗提机侧方和混料机出口侧面设有观察窗;整套装置通过PLC控制系统实现自控运行。
更进一步所述,辅料提升机采用垂直螺旋提升装置。
更进一步所述,混料机采用有轴螺旋混料机。
更进一步所述,混料机的螺旋叶片上焊接有混料棒。
更进一步所述,螺旋输送机采用无轴螺旋输送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避免了堆肥发酵物料转运的人工环节,可连续生产;
2、占地面积小,结构密闭,无异味气体外溢,改善操作环境;
3、发酵的原料与辅料在运输过程中混合,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
4、可实现非现场操作的自动控制,运行效率高。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附图2 为本实用新型中辅料提升机的主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辅料提升机的剖面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斗提机的主视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斗提机的剖面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混料机的剖面图。
图中 1 辅料提升机、1-1驱动装置、1-2 进料口、1-3 出料口、1-4 固定座盘、1-5 顶部连轴器、1-6 拨料挡片、1-7 提升螺旋、1-8 螺旋轴、1-9 固定轴座、1-10 底部连轴器、 2 斗提机、2-1 进料口、2-2提升斗、2-3驱动电机、2-4皮带、2-5 出料口、2-6 斗提观察窗、2-7驱动辊、3 混料机、3-1 驱动电机、3-2进料口、3-3 混料棒、3-4 螺旋轴、3-5螺旋叶片、3-6 出料口、3-7 支架、3-8 出料观察窗、4 螺旋输送机、4-1进料口、4-2 集气口、4-3 出料口、4-4 支架、4-5无轴螺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一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此实施方案的作用仅是举例说明,而不具有限制意义。
参见附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堆肥进料装置,包括提升辅料的辅料提升机1,将辅料与原料混合提升的斗提机2,辅料与原料进行均匀混合的混料机3,将混合后物料输送到指定发酵槽的螺旋输送机4。
在辅料提升机1前安装有辅料输送仓,仓门与辅料提升机1的进料口1-2相连,辅料提升机1的出料口1-3位于斗提机2的进料口2-1的一侧,另一侧供堆肥原料进入。斗提机2的出料口2-5与混料机3的进料口3-2通过法兰密封相连,混料机3的出料口3-6与螺旋输送机4的进料口4-1通过法兰密封相连,螺旋输送机4对应堆肥发酵槽的位置设有出料口4-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昊业怡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昊业怡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11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进的灰熔聚气化炉中心管
- 下一篇:一种真空抽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