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辐射式有机热载体加热炉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51231.7 | 申请日: | 2011-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28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谭锦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丽水市圣利锅炉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7/06 | 分类号: | F24H7/06 |
代理公司: | 杭州金源通汇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6 | 代理人: | 周涌贺 |
地址: | 323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辐射 有机 热载体 加热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机热载体加热炉,尤其是一种多辐射式有机热载体加热炉。
背景技术
锅炉是指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他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参数,并对外输出热能的设备。有机热载体加热炉是锅炉的一种,他主要是由加热炉内燃料产生的热量通过加热炉转换向外输出一定热能有机热载体来实现能量转换的。能量的转换效率是锅炉的重要参数之一。目前市面上的有机热载体加热炉的受热面积较小,能量转换效率较低,造成燃料资源的浪费,特别是应用在大型锅炉上燃料资源浪费的问题尤为突出。目前市面还没有节能效果较好、能量转换率较高的加热炉,也没有多辐射式有机热载体加热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节能效果较好、能量转换率较高的加热炉,具体是一种多辐射式有机热载体加热炉,满足工业发展需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多辐射式有机热载体加热炉,包括炉体,炉体内设有辐射管组,该辐射管组由一组蛇形管叠加连接而成,蛇形管包括上蛇形管、下蛇形管,上蛇形管的管间隙与下蛇形管的管间隙错开叠加布置。这样的结构可以使蛇形管的多面受热,大大增加受热面积,使炉内的热能充分传递给蛇形管内的热载体,有效提高热量转换效率,从而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
进一步,炉体顶部设有与辐射管组相连接的顶棚管组,炉体内设有对流管组,所述辐射管组与对流管组之间设有隔热板。这样,顶棚管组能把炉体内顶部的大部分热能吸收转换,隔热板能把有效阻止热量流失,促使加热炉内大部分热量集中被蛇形管吸收,使炉内热能能被最大化利用。炉体两侧壁上均设有除灰抽屉,该除灰抽屉设在辐射管组底端两侧。这样可以便于清楚积在辐射管组上的烟灰。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合理、简单,通过辐射管组、对流管组、顶棚管组等的合理布置,增强辐射管组的辐射强度,提高了炉体的工作效率,使用时使加热炉内的燃体燃烧产生的能量得到最大化转换使用,有效增强了加热炉的能量转换效率,从而也有效节约燃料资源。本实用新型节能效果较好、能量转换率较高,不仅维护方便,而且生产成本也较低,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中剖视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带顶棚管组剖视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正视中局部剖视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炉体1,辐射管组2,蛇形管3,上蛇形管3-1,下蛇形管3-2,对流管组4,隔热板5,顶棚管组6,除灰抽屉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附图:本实施例中的这种多辐射式有机热载体加热炉,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1内设有辐射管组2、对流管组4,炉体1内顶部设有顶棚管组6,该顶棚管组6与辐射管组2连接,辐射管组2与对流管组4之间设有隔热板5。辐射管组2由一组蛇形管3叠加连接而成,所述蛇形管3包括上蛇形管3-1、下蛇形管3-2,上蛇形管3-1的管间隙与下蛇形管3-2的管间隙错开叠加布置。炉体1两侧壁上均设有除灰抽屉7,该除灰抽屉7设在辐射管组2底端两侧。
使用时,燃料在加热炉内燃烧,由于各蛇形管3管间隙错开叠加布置,形成多辐射结构,大大增加了蛇形管3的受热面积,同时提高了炉体内的燃烧效率,而且绝大部分的热量被隔热板5隔断在炉体前段部分,使燃料释放出来的热量得到充分的集中,从而使蛇形管3、顶棚管组6内的热载体传导到充分热传导,少数蔓延在炉体内后端的能量被对流管组4吸收转换,有效增强了加热炉的能量转换效率,从而也有效节约燃料资源。实用时间较长后,打开炉体两侧的除灰抽屉,能清除积在辐射管组两侧的烟灰,提高炉体的热转换性能。本实用新型使用后与普通加热炉燃烧相比节省燃料20%~25%左右。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各样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丽水市圣利锅炉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丽水市圣利锅炉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12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