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视系膜抓钳无效
申请号: | 201120053075.8 | 申请日: | 201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87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周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桐庐洲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28 | 分类号: | A61B17/28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150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视 系膜抓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抓钳,特别是一种直视系膜抓钳。
背景技术
抓钳是手术中常用的一种器械,其用于抓取腹腔内的组织(例如肝、胃等),便于医生在手术中进行有效观测,然后视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利用电割刀等进行相应的切除手术。目前现有的抓钳包括由转动相连的前柄和后柄组成的手柄,外管通过转轮组件与前柄转动相连,在外管的顶部设置钳体,在外管内设有用于控制钳体开关的推杆组件,推杆组件的尾端与后柄相连,钳体包括转动相连且相互对应的上钳头和下钳头,上钳头的根部与下钳头的根部分别与推杆组件的首端相连,在上钳头的内表面设置上齿,在下钳头的内表面设置与上齿相啮合的下齿;在转轮组件上设有与外管内腔相连通的冲水接头。该抓钳实际使用时,通过转动转轮组件来间接调整钳体的合适角度,通过上钳头和下钳头的闭合抓取组织。
当用于抓取的组织为肝、胆、肠等上面的粘膜时,由于粘膜较滑且薄,因此人们希望能尽可能增加钳体与粘膜的接触面,从而确保能对粘膜进行有效的抓取。上述现有的抓钳由于上钳头和下钳头均为平板形,因此要想增加接触面,只能增加钳体的宽度和/或长度;但是在腹腔有限的空间内,如果增加了钳体的宽度和/或长度,可能导致钳体无法进入较为狭窄的空间。且该现有抓钳的上齿和下齿均为常规的尖头齿,容易对被抓取的组织造成损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直视系膜抓钳,该直视系膜抓钳在保证钳体原有长度和宽度的前提下能增加钳体与被抓取组织之间的接触面。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视系膜抓钳,包括由转动相连的前柄和后柄组成的手柄,外管通过转轮组件与前柄转动相连,在外管的顶部设置钳体,在外管内设有用于控制钳体开关的推杆组件,推杆组件的尾端与后柄相连,钳体包括转动相连且相互对应的上钳头和下钳头,上钳头的根部与下钳头的根部分别与推杆组件的首端相连,在上钳头的内表面设置上齿,在下钳头的内表面设置与上齿相啮合的下齿;在转轮组件上设有与外管内腔相连通的冲水接头;上齿和下齿均为圆头齿;上钳头和下钳头均呈S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直视系膜抓钳的改进:上钳头的头部和下钳头的头部均为钝形头部。
本实用新型的直视系膜抓钳,依靠上齿和下齿能牢牢地抓取组织,且由于上齿和下齿均为圆头齿(即齿尖为圆弧形),因此被夹持的组织表面不会因齿尖的损伤而导致流血。由于上钳头的头部和下钳头的头部均为钝形头部,不存在锋利的边角,因此该直视系膜抓钳在手术过程中触碰或顶压腹腔内组织时也就不会割伤腹腔内的组织。由于粘膜为柔软的组织,其在上钳头和下钳头的钳力作用下会产生变形从而紧贴上钳头和下钳头;本实用新型的直视系膜抓钳的上钳头和下钳头均呈S形,在相同的宽带和长度的前提下,S形相对于平板形而言能有效增加接触面,即增加了上钳头和下钳头与粘膜之间的接触面。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直视系膜抓钳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向的放大后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钳体处于闭合状态下的放大后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3结合给出了一种直视系膜抓钳,包括手柄,该手柄由通过手柄螺钉13转动相连的前柄11和后柄12组成,在前柄11的尾端设置前指圈14,在后柄12的尾端设置后指圈15。外管4通过转轮组件3与前柄11转动相连,在外管4的顶部设置钳体,在外管4内设有用于控制钳体开关的推杆组件5;推杆组件5的尾端与后柄12相连,钳体包括转动相连且相互对应的上钳头6和下钳头7,上钳头6的根部与下钳头7的根部分别与推杆组件5的首端相连,在转轮组件3上设有与外管4内腔相连通的冲水接头2。在上钳头6的内表面设置上齿61,在下钳头7的内表面设置与上齿61相啮合的下齿71;上述结构均同现有技术,其使用方式也同现有技术。
该上齿61和下齿71均为圆头齿;上钳头6和下钳头7均呈S形,钳体闭合时,上钳头6和下钳头7相互贴合。上钳头6的头部和下钳头7的头部均为钝形头部。
该直视系膜抓钳实际使用时,通过转动转轮组件3来间接调整钳体的合适角度,通过上钳头6和下钳头7的闭合来抓取肝、胆、肠等上面的粘膜。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桐庐洲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桐庐洲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30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氧树脂浇注干式变压器的高压线圈
- 下一篇:一种全屏蔽电力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