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温器壳体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53140.7 | 申请日: | 2011-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010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宋宏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7/16 | 分类号: | F01P7/1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夏心骏;谭祐祥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温器 壳体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壳体总成,尤其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布置在发动机出水口的节温器壳体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主要用于给处于工作状态的车辆发动机、空调系统等提供冷却作用。发动机冷却系统通常包括有冷却水套、冷却管路、散热器、膨胀水壶等。膨胀水壶通常布置在车辆的发动机前舱中,其主要用于储存由于热膨胀而产生的过多冷却液,并保持将冷却系统中的压力保持在最高设定值和最低设定值之间。膨胀水壶通常布置在发动机整个冷却系统的最高处,这样使得发动机冷却系统中产生的气体可以通过一个向上的管道排入到膨胀水壶中,从而使得气体与冷却液分离。此外,膨胀水壶还具有给发动机水泵进行补水的功能,以降低水泵气蚀的风险。
膨胀水壶通常都是作为独立零件布置在前舱里,其用两根软管和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相连。当车辆发动机正常工作时膨胀水壶中通常存在气液两相,其中液态的冷却液处于下方,上面为空气。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0910266686.8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电控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与带有散热器风扇的散热器之间串联的电动水泵,膨胀水壶通过管路一端与散热器的上部连接,另一端与散热器的下部连接。
为了保证发动机冷却系统正常工作和满足发动机排气和补水要求,膨胀水壶设计的时候需要保证膨胀水壶中的最低液位要高于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最高点。这就要求了膨胀水壶设置的高度应当尽可能地提高。然而对于某些紧凑型小车的前舱布置,由于发动机盖的高度很低,膨胀水壶的高度也必须相应地降低,这产生了膨胀水壶在发动机前舱中的布局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克服前述缺陷的节温器壳体总成,并且所述节温器壳体总成结构简单、布局合理。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和其他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解决: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温器壳体总成,其中所述节温器壳体总成包括布置在发动机出水口的节温器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节温器壳体上部的膨胀水壶,所述膨胀水壶的内部腔室连通到所述节温器壳体的内部。
本发明所提供的节温器壳体总成,优选地,所述膨胀水壶和所述节温器壳体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并且所述膨胀水壶和所述节温器壳体的结合处设置有密封圈。
本发明所提供的节温器壳体总成,优选地,在所述节温器壳体上布置有冷却液入口和多个出口。
本发明所提供的节温器壳体总成,优选地,在所述冷却液入口和所述多个出口之间分别具有将冷却液连通到散热器的第一流通通道、流回到发动机水泵入口的第二流通通道以及连通到空调系统的第三流通通道。
本发明所提供的节温器壳体总成,优选地,在所述第一流通通道上设有节温器。
本发明所提供的节温器壳体总成,优选地,在所述膨胀水壶的侧部设置有连接到增压器或散热器的至少一个接口。
本发明所提供的节温器壳体总成,优选地,所述膨胀水壶在其上部具有加注口,在所述膨胀水壶的加注口上盖有压力盖。
本发明所提供的节温器壳体总成,优选地,在所述膨胀水壶的侧部设有支撑接口,所述支撑接口连接有非承压的储液壶。
本发明所提供的节温器壳体总成,优选地,在所述压力盖上设有方向相反的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
容易理解,由于膨胀水壶集成在发动机节温器壳体上,可以在满足发动机排气和补水的功能的前提下有效减低膨胀水壶的高度,从而有利于整车前舱的布置。
另外,较之传统的独立膨胀水壶的设计,本实用新型省去了用于连接发动机和膨胀水壶管路,同时冷却液储液壶可以采非承压的结构,大大减低了系统复杂性,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或者优选的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节温器壳体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容易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提出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结构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具体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31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燃机多级增压装置
- 下一篇:燃气加热炉热回收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