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分离式手柄的倒装签封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53616.7 | 申请日: | 201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136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19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智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3/03 | 分类号: | G09F3/03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 手柄 倒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签封,属于防伪、防窃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带有旋转内芯的电子签封的应用已经相当普遍,这类签封一般由外壳和带旋柄的内芯两部分构成,内芯通过外壳的开口端嵌入外壳,封线可以穿过外壳和内芯上的穿线孔,通过旋转内芯将封线收紧。这种旋柄和外壳的开口端位于同一端的方式称为正装结构。正装结构在施封后必须扳断内芯上的旋柄,否则只要在旋柄上施加足够大的力,就可以将内芯从外壳中取出,借此非法开启签封。但即使扳断内芯上的旋柄,仍然可能通过撬、摔等方法将内芯从外壳中取出,非法开启签封。
针对已有的正装结构的不足,出现了另外一种方式:在与外壳的开口端相对的外壳的另一端开出一个通孔,通孔的大小保证旋柄可以穿过,但内芯不可以穿过。内芯以颠倒的方式装入,内芯上的旋柄穿过通孔伸到外壳外面,以便旋转操作。这种旋柄和外壳的开口端处在外壳两端的方式称为倒装结构。倒装结构虽然解决了正装结构易被非法开启的问题,但因受到外壳上所开出的通孔大小的限制,旋柄只能做得较小,这使得旋转时很费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基于倒装结构,但能同时满足高强度和方便使用要求的分离手柄的倒装式签封。
本实用新型分离式手柄的倒装签封,其结构特点是分体设置内芯和旋柄,所述旋柄由柄头和柄颈构成,以旋柄的柄颈穿过外壳的端面通孔与设置在外壳中的内芯相连接,柄头的转动通过柄颈带动内芯的转动,在所述内芯与外壳之间设置以使外壳与内芯为单方向相对旋转的止逆棘齿。
本实用新型分离式手柄的倒装签封,其结构特点也在于:
在所述柄颈的外周设置有凸棱,在内芯的端面上设置用于使柄颈能够插入的柄颈孔,在所述柄颈孔中与凸棱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凸棱与所述凹槽相互卡嵌。
设置柄头的宽度大于外壳的端面通孔的孔径。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体现在:
1、可以非常方便的取下分离式手柄,增加开启难度。
2、本实用新型可以使旋柄的柄头宽于外壳通孔,因此可减小旋转时所需力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旋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旋柄与内芯的接合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完成装配示意图。
图中标号:1柄头;2柄颈;3凸棱;4外壳;5外壳通孔;6内芯;7止逆棘齿;8凹槽;9穿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分体设置内芯6和旋柄,旋柄由柄头1和柄颈2构成,以旋柄的柄颈2穿过外壳的端面通孔5与设置在外壳4中的内芯6相连接,柄头1的转动通过柄颈2带动内芯6的转动,在内芯6与外壳4之间设置以使外壳4与内芯6为单方向相对旋转的止逆棘齿7,贯穿内芯6和外壳4的穿线孔9用于走线。
本实施例中,在柄颈2的外周设置有凸棱3,在内芯6的端面上设置用于使柄颈2能够插入的柄颈孔,在柄颈孔中与凸棱3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有凹槽8,凸棱3与凹槽8相互卡嵌。
为了减小旋转力度,设置柄头1的宽度大于外壳的端面通孔5的孔径。
参见图4、图5,装配中,首先将内芯6推入在外壳4中,内芯6与外壳4之间以止逆棘齿7确保内芯6相对于外壳4只能在一个上方向转动;随后,将柄颈2通过外壳的端面通孔5插入内芯6中,使柄颈2上的凸棱3对应卡嵌在内芯6的凹槽8中,确保内芯6能够跟随旋柄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智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合肥智源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36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京胡
- 下一篇:基于SCDMA宽带无线专网技术的电力信息采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