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压动力合页连杆式快速升降云梯车有效
申请号: | 201120053728.2 | 申请日: | 2011-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437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15 |
发明(设计)人: | 陈作应;李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作应;李剑 |
主分类号: | A62C27/00 | 分类号: | A62C27/00;B66F1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汇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96 | 代理人: | 刘淑芬 |
地址: | 43212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 动力 合页 连杆 快速 升降 云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防救援使用的云梯车,尤其是涉及利用液压动力和合页连杆式机械装置的快速升降云梯车。
背景技术
消防云梯车一般采用液压动力伸缩云梯,使操作平台升降。该设备操作控制方便,工作可靠,目前绝大多数消防云梯车均采取这种设备。虽然单纯使用液压动力的升降云梯车具有上述优点,但其结构复杂,提升速度慢。升降云梯车包括:云梯、液压缸、活塞、密封装置、传动装置等;控制系统有: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位置传感器以及计算机系统等构成完整的升降云梯车系统。由于液压装置本身机械结构的限制,特别是大尺寸的液压缸不但加工复杂,造价昂贵,在消防车上安装也受到空间的诸多限制,因此,目前单纯使用液压动力提升云梯的的升降云梯车,其云梯高度多在20-30米,再加上水柱的高度,普通的消防车一般仅能提供40-50米高度以下的灭火工作,仅仅能达到10多层楼房的高度。随着城市规模的发展,楼层愈来愈高,40-50层的楼房的消防救火,利用目前的消防车不能满足要求,高层楼房失火由于水柱达不大高度而贻误救援工作的报道比比皆是。
同时,目前的升降云梯车云梯的升降动作单纯依靠液压动力,液压缸伸展动作比较慢,而且云梯的结构是一节一节的依次展开,展开的速度较慢,不利于使用平台快速升到高层楼层,贻误最佳救援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单纯液压动力的升降云梯车的固有缺陷,提出一种采用液压动力,同时利用机械杠杆作用原理,配合先进的电子控制系统,将液压动力和合页连杆式机械装置有机结合,实现一种结构简单,升降力大,提升快、效率高,大大提升云梯展开高度的快速升降云梯车。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提出一种液压动力合页连杆式快速升降云梯车,该升降云梯车由汽车底盘、机座、升降机构、工作平台和伸缩云梯构成,所述升降机构4安装在所述汽车底盘7中部的机座15上,升降机构4的上方设置所述工作平台3,工作平台3内安装所述伸缩云梯2,伸缩云梯2前端设置工作斗1,后端设置云梯动力箱20,工作平台3下方设置移动配重块11;其中,所述升降机构4均为一种液压动力合页连杆式结构,包括升降外固定框、辅助升降油缸和升降丝杠装置。
所述升降机构4采用3级提升的方式,每一级升降机构4由升降外固定框42、垂直油缸26和升降丝杠装置43组成,3级升降机构4采用串联方式,通过每一级升降机构4的依次展开,将工作平台3提升到高空。
所述升降机构4增加一套钢缆系统,包括固定钢丝缆绳5、地面固定锚51和牵引电机52,固定钢丝缆绳5从汽车底盘7底部的牵引电机52一直拉到工作平台3的底部,再返回地面,固定在分布于汽车底盘7周围一定距离的地面固定锚51上,通过牵引电机52为钢丝缆绳5提供牵引力,进一步稳定升降云梯车在高空作业时的状态。
所述伸缩云梯2包括云梯伸缩机构10、移动配重块11和支撑机构,所述伸缩云梯2为多节梯子套接,云梯伸缩机构10为合页连杆式机构,伸缩云梯2利用云梯伸缩机构10逐节展开;支撑机构由提升缆绳21和支撑杆22组成,可以改变伸缩云梯2抬升的角度,通过工作平台3下方设置的移动配重块11来达到平衡,使处于伸缩云梯2前端的工作斗1进一步达到不同高度的工作位置。
所述伸缩云梯2包括滑梯轨道38和滑梯轨道车39,其中,滑梯轨道38平行设置于伸缩云梯2的内侧,所述滑梯轨道车39在所述滑梯轨道38上滑动,为工作斗1提供运输通道。
所述合页连杆结构由多个连杆27采用铰接结构而成;所述垂直油缸26分别与连杆27铰接;
所述升降丝杠装置包括正反丝杆16,在所述机座15上方横向安装,所述正反丝杆16两端分别设置具有内螺纹的左右绞耳座18,所述绞耳座18在正反丝杆16作用下沿正反丝杆16往复移动;
在所述合页连杆机构上方设置承力板29,所述承力板29下方设置滑轨30,所述承力板29具有位于中间的固定绞耳座37和两端的两个滑动绞耳座36,所述两个滑动绞耳座36可以在承力板29和滑轨30之间滑动;
所述合页连杆机构最上方的连杆分别与固定绞耳座37和2个滑动支撑座36形成3个铰接点;所述承重座17、左右绞耳座18、左右垂直油缸的铰耳座35分别和连杆铰接。
所述正反丝杆16的驱动装置由液压马达32、丝杆驱动主动轮33和丝杆驱动被动轮34组成,其中,丝杆驱动主动轮33和丝杆驱动被动轮34相啮合,液压马达32通过丝杆驱动主动轮33驱动丝杆驱动被动轮34,进而驱动正反丝杆16旋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作应;李剑,未经陈作应;李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0537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